伊拉克戰爭一爆發,新華社就跟西方通訊社較勁搶發新聞,報道巴格達打響的第一炮、巴格達陷於火海等。新聞搶得快,新華社特約的伊拉克籍記者賈邁勒功不可沒。新聞搶得快,賈邁勒說全靠騎單車。
賈邁勒,四十多歲,參加過八十年代兩伊戰爭和九一年波斯灣戰爭,但二十多年沒有騎過單車──在伊拉克,單車不是一種交通工具。他在第二次波斯灣戰爭就踏着久違了的單車,穿梭被炸毀或封鎖的公路。他就憑着當過軍的經驗、直覺,以及騎着新華社巴格達分社放在倉庫裏的國產鳳凰牌單車,搶戰地新聞。
賈邁勒總認為自己能躲過危險,所以不擔心自己安危,最擔心反而是新華社分社可能成為美軍轟炸目標。
新華社分社位於巴格達民房區曼蘇爾,就是美軍後來說侯賽因父子在一間樓房開會談逃生、然後投彈轟炸的那個地方。賈邁勒擔心他有用來發稿的海事衞星電話,可能惹來美軍轟炸分社,於是總在發稿時才開電話。
戰後賈邁勒又有另一種擔心──搶掠潮可能會淹至分社。搶掠潮下,聯合國和外國駐伊機構都沒有被放過,他受託到過中國使館看情況,見到原來頗有氣派的使館被毀得四個大門全打開,玻璃吊燈全砸碎,文件紙張撒滿一地,東西搶光搶淨。
賈邁勒為保新華社分社安全,把掛在大門上用阿拉伯文和繁體中文字寫成的「中國新華社」的木製牌匾,摘下收起來,然後把分社的錢和衞星電話都埋在坑裏。新華社就這樣無奈地給拆了一次招牌。
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