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樣一個風雨飄搖令人「揪心」的非典型時期來耍嘴皮子談娛樂,實在是一件令人感到勉為其難的事。但中國人一直以來都有「苦中作樂」的優良傳統,某電視台名嘴說過,「娛樂是安全的體驗」,所以,越是不安全的時候,我們越需要「安全的體驗」。嘴巴套上了,不是還有眼睛和耳朵嗎?
娛樂應該是界定一個社會是否已全面進入「非常時期」的底線,所以,現在雖然口罩仍戴着,可藝人們獎照頒、舞照跳、歌照唱,該露點的繼續露點,哥哥的「追悼晚會」上強顏悲哭,幕後依然笑逐顏開……
也許,只有這樣,才能繼續保持「活力之都」的香港本色。
內地也一樣,滾石取消了,趙傳也不敢來了,可自己還得跟自己玩下去,歌舞昇平的景象,甚麼時候都是必須的。要玩的熱鬧,除了演藝明星外,一些「活寶」也是必備的角色,就像馬戲團一樣,總得有些小丑來插科打諢。
非典型時期的娛樂圈,就得需要一些「非典型活寶」。在內地,充當這一角色的,除了鄧建國、張俊以、牛群外,最近又多了一位,那就是以「新左派」面目招搖過市,自認「先鋒戲子」的音樂人、先鋒劇作家張廣天。大凡活寶,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作秀」。張廣天通過作秀來撈取名利的本領,毫不在「活寶」鄧建國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