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兩間大學日前均完成冠狀病毒的基因圖譜排列,專家下一步將着手找出有助診斷的準確快速測試方法、治療及預防疫苗,但研製疫苗有需要找到傳染給予人類的病毒源頭,港大專家不排除病毒來自野味,更會測試果子貍是否將病毒傳給人類的元兇。 記者:梁洵瑜、徐岱靈、何文雯
【本報訊】香港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系系主任袁國勇昨日表示,破解了今次全新的冠狀病毒基因排列後,有助研製快速測試方法及研製疫苗;但當前最重要是找出哪種動物傳播病毒,才能在牠身上測試研製的疫苗是否最有效,由於廣東人喜愛吃野味,故他打算找果子貍進行測試。
此外,因淘大花園染病居民的病徵與威院早期病人不同,中文大學將會分析淘大染病居民的病毒基因,了解病毒是否變了種。該院副院長盧煜明不排除病毒或源自野味。
袁國勇昨日在商台節目《風波裡的茶杯》上表示,今次非典型肺炎的元兇冠狀病毒,與人類及動物的基因排列不同,再加上經人類的血清測試發現沒有該病毒的抗體,證明該病毒由動物傳染給人類,而非由人類身體突然爆發。
袁國勇指出,將病毒基因放在大腸桿菌繁殖後,將抗源大量培植,有助於研製快速測試及製造疫苗。他表示,在實驗室內製造可能的疫苗蛋白並不困難,需時約兩、三個月;最困難在於製成疫苗後,找出哪種動物傳染病毒予人類,從而在牠身上測試疫苗的有效性,然後才可作人體試驗。
他又稱,根據基因排列該等病毒,有三成類似在老鼠與牛身上發現的病毒,故現階段朝向尋找哺乳類動物。他不諱言廣東人喜歡吃野味,亦打算找果子貍進行測試,倘若發現果子貍有病毒抗體,需大量找尋有關動物身上是否帶有冠狀病毒,從而鎖定病毒源頭。
但廣東人進食野味可謂五花八門,找出有關源頭並不容易,故可能需要花一段頗長時間。他又認為,長遠而言本港有需要成立大規模快速應變研究隊伍,可在疫潮爆發初期作出快速反應,情況有如美國疾病預防及控制中心。
有份參與基因圖譜排列的港大理學院院長梁志清則認為,由於此病毒已能感染人類,並可人傳人,令本港非典型肺炎情況緊急,故現階段應集中力量研究準確的快速測試及治療方法。
此外,新界東醫院聯網風險管理總監雷兆輝在昨日的醫管局內部刊物《抗炎日訊》中指出,現時非典型肺炎病已出現一些非典型化的病徵,如高燒及咳嗽不明顯,甚至出現雙重疾病,如先感冒後染該病;或有老人在手術後沒有發燒,但氣喘才證實是患上非典型肺炎;也有一些傳染的肺炎患者同時染上非典型肺炎,痰中驗出兩種病菌,他呼籲醫護人員提高警覺。
另外,就加強粵港兩地有關非典型肺炎訊息的溝通及實地了解內地醫治該疫症的方法,香港衞生署及醫管局等有關部門一行十一人,昨日到廣州市與廣東省衞生廳會晤有關負責人及專家。今天他們將到專醫治嚴重非典型肺炎病人的省呼吸研究所、第八醫院及中醫院,實地交流預防及醫治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