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不能讓大廈變成病毒溫床 - 盧峯

蘋論:不能讓大廈變成病毒溫床 - 盧峯

經過幾個星期的調查,特區政府昨天終於公布淘大花園居民集體感染非典型肺炎的調查報告,指出今次大規模感染是由一系列偶然及環境因素引發,包括污水渠有裂縫、廁所去水口乾涸、屋苑衞生環境欠理想、源頭病人排出大量病毒等。換言之,調查報告認為淘大花園的爆發並非意味病毒轉由其他途徑如空氣或塵埃傳播。

盼世衞解除警告
從近期淘大花園以及鄰近地區的疫情逐漸穩定下來的情況看來,淘大花園特別是E座的特大爆發的確很有可能是特定條件、特定環境因素下的產物,並不表示病毒改由其他途徑傳播。事實上正如大部份病毒學專家所言,若病毒由空氣傳播,染病的人數不僅數倍於目前,而且數目只會有增無減。我們期望特區政府這份調查報告能被世界衞生組織接受,從而解除世衞組織對香港的旅遊警告。
調查報告雖然否決了病毒改由其他途徑傳播的可能,但卻同時顯示香港很多多層大廈的樓宇設計、結構、公共設施維修都存在不少可能導致居民染病的危機,若果未能妥善處理,類似今次淘大花園的大規模感染事件將有可能重演。
就以大廈的污水渠為例,目前香港有不少多層大廈特別是較舊的大廈的污水渠都不時出現日久失修或有裂縫的情況,甚至出現污水滲至平台、或其他公共地方的情況,這無形中為各種病毒包括冠狀病毒提供多一個傳播予其他人的機會。
為了防止這樣的危機,我們建議屋宇署盡快巡查全港多層大廈的污水渠設施,並要求有關業主立案法團及管理公司盡快維修出現裂縫或破損的系統,以減少污水渠傳播病毒的危機。

改樓宇設計準則
長遠而言,我們認為應在樓宇建築及設計上有更嚴格的規定,例如改善污水管的U形聚水器的設計,讓它不會因乾涸而失卻隔氣及隔除污物、病毒回流的作用。此外,大廈天井的一點五米最低標準也有必要加闊,這一方面可以增加大廈單位的空氣流通,另一方面也可以減少出現淘大花園那樣的「煙囱效應」的機會,防止病毒迅速擴散。這些措施雖然短期內對防止疫情擴散沒有幫助,但長遠而言有助減少大廈變成病毒溫床的機會。
(圖)淘大花園非典型肺炎報告揭示陳舊大廈必須維修老化的污水渠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