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活躍症不是病

過度活躍症不是病

藥廠要賺大錢,很大程度依靠顧客對藥物的需求,甚至抬高藥物的價錢。澳洲一名心理學家批評,所謂小孩「過度活躍症」,不過是藥廠騙財的伎倆。

兩大廠賣貴藥賠26.8億
澳洲心理學家雅各布斯指出,「過度活躍症」根本不算病,只是子孩行為上過份活躍頑皮,但藥廠為了做生意促銷藥物,故意跟醫生合謀創出這個病名,把行為問題說成是種疾病。他兩年前進行了一項研究,結論是醫生診斷小孩患上過度活躍症的比率很高,之後開處藥物給小孩。澳洲約有五萬兒童被診斷患上此症而要服藥。
另外,歐洲兩大藥廠「拜耳」及「葛蘭素」因向美國保健系統Medicaid多收藥費,同意向美國政府賠償約二十六億八千萬港元,換取庭外和解,是歷來涉及Medicaid的最大筆庭外和解賠款。
美國聯邦法例列明,藥廠須以最低價賣藥給政府,但該兩間藥廠被指重新包裝多種藥物,以更低價售予私人保健機構。麻省司法部指摘此舉剝削美國納稅人。
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