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獲香港醫學界視為救星的三氮唑核囗(Ribavirin)與類固醇藥物,醫治非典型肺炎的成效開始下降,不少病重病人的家屬都要求試用中藥,但中醫始終被摒於門外。一直盼可參與診治的浸會大學中醫學院教授李致重,昨日首次獲將軍澳醫院批准診治一名危殆病人,若家屬同意,更可向病人下藥。
病人黃少雄已在深切治療部治療逾三周,李致重曾於本月十二日為其診症,最終不獲院方接納藥方。直至昨日,院方指病人情況沒有好轉,黃太可選用免疫球蛋白療法或轉用中醫,但黃太最終暫時選擇前者。
李致重滿有信心地說:「從中醫角度,醫治非典型肺炎根本不複雜。」中醫對此已有一套成熟的理論,有三百九十八種療法,多達一百多條藥方,針對不同程度病情和體質的病人。
此外,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於本月中以隨機抽樣方式,訪問了一千名十八歲以上市民,逾四成受訪者稱,採用中藥防治非典型肺炎方法為飲涼茶;二成八人則飲用板藍根沖劑。中醫師崔紹漢提醒市民,服用防炎中藥要視乎個人體質,並非人人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