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非典型肺炎影響,昨日新加坡政府已經宣布一個包括退稅的救市方案,港府的救市方案何時出現?
也因為有這個救市方案的憧憬,短期內我們可能可以投機性地買入那些受非典型肺炎影響重大的零售股、飲食股,希望政府的救市行動能對他們的運作有所幫忙、減少虧損。
除了博政府救市方案帶來的正面因素,在這個大淡市中另一個值得投機的股份是那些有收購與私有化概念的股份。
從歷史資料可得,大多數的收購與私有化行動,都可以推動股價,特別是私有化,股價一般都有很不錯的升幅,一般上至少兩成的溢價。沒有高溢價,要成功私有化很困難。
我留意到,在過去,每逢有私有化與收購消息傳出,該股股價則會出現一陣升勢,然後就無聲無息,股價也輾轉下跌。再然後就是突然在一個人人都不留意的日子,私有化與收購消息正式推出,於是股價再度上升。
為甚麼這樣?因為私有化或收購消息走漏之後,股價漲了,於是收購者、提出私有化者就打退堂鼓,他們不想高價收購。結果消息沒有了,等待市場淡化了消息之後,股價偏低時,他們才再度提出私有化與收購的建議。
也許,現在我們可以留意那些資產值比股票市值高很多的企業,或現金很多的企業,特別是某大集團屬下的子公司與附屬公司,這類企業的私有化機會很大,因為私有化後,母公司可以改善自己的每股資產值,改善資金周轉情況。當然,買中這類私有化股或收購股還得靠一些運氣。
曾淵滄 城市大學管理科學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