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金通勝:退休計劃是希望大工程

積金通勝:退休計劃是希望大工程

一般人大多只會討論怎樣就強積金供款進行投資,卻忽略了退休後應如何運用累算權益﹙即整筆退休金﹚的問題。
在現行強積金法例下,計劃成員在退休時,可以一筆過提取所累算的權益。他們可自行決定如何處理這筆金錢,其中的可行途徑包括:
1)把資金存放於儲蓄戶口
有些人認為最保險的方法是把全數金額投放於儲蓄戶口。雖然這方法一般能夠保本,但隨着人類壽命日益延長及可能面對的通脹壓力,儲蓄戶口所得的利息收入,未必足夠維持在整個退休期內過優質的生活。
2)年金計劃
年金計劃是一種由保險公司所提供的契約安排。投保人先將一定的金額交託予保險公司,便可在退休期或所指定的時間內,定期獲得某數額的金錢,猶如定時收取工資一樣。
這項投資的好處是提供定期及預知的金額,好讓退休者能作出開支預算。不過,退休人士不應把全部退休金投資於這類產品,因為若突然需要應急錢而要提取本金的話,就會出現虧蝕,所以要預留一定的金額「傍身」。
再者,年金與其他定息產品一樣,並不足以應付通脹。假如生活指數大幅提高,收取固定收入的成員便要被迫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以抵銷因通脹高企而下跌的購買力。
3)參與多元化投資組合
這些多元化投資組合多由強積金或供應商提供,較具彈性及有機會提供較高回報,但成員要花上時間及具備一定投資知識以管理組合。
其中一個考慮重點是投資的組合及平均成本法的影響。

「平均成本法」是兩刃刀:在你建立投資組合的初期,較低的買入價代表較低的成本;但當你退休後,較低的賣出價即代表較低的收入,所以必須分散及監察投資組合價值的回報波幅。
另外,你還要計算所需的總投資金額,包括每年應提取多少金額作個人用途,以及保留多少金錢作餘額投資等。
在規劃退休時,你須預先設定自己的退休年齡、預算退休期、每年所需收入、預計通脹率及投資回報等,以便計算退休後的所需開支。
但是,這種計算方法通常會假設每年的回報率均相同,如退休後遇上經濟不景,投資回報減少,你便會大失預算。
投資組合的總額,會受投資環境的順逆所影響。

宜按比率提取金額
要避免在荒年時提取過多的本金,你可以考慮不作定額的提取,而改以每年按本金的比率提取。這方法的好處是,縱使提取的金額會隨投資環境有所波動,但卻不致過早耗盡資金。
根據一項外國的研究,曾得出以下結論:
在投資組合價值中,每年大約提取4-5%(以$5,000,000的投資組合計算,即每年提取$20,000至$25,000),能夠達到預期目標的成數較高。
因此,如果你須要設定一個每月提取的固定金額,每年應提取不多於最初本金的4%(計算通脹在內)。故此,退休計劃是很大的課題,亦可說是終生的希望工程。
積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