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戰派改放寬立場不支持<br>布殊促聯國撤伊制裁

反戰派改放寬立場不支持
布殊促聯國撤伊制裁

美國出兵伊拉克前與反戰國家在聯合國有一番角力,戰爭臨近尾聲,卻是新一輪角力的開始。美國周三指侯賽因政權既已「成為歷史」,聯合國應解除對伊拉克制裁。解除制裁雖有助增加伊拉克石油出口,賺取重建經費,但亦會掀起石油與重建利益爭奪戰,為此伊拉克問題勢將在安理會再起風波。妙在今次咬着伊拉克不放的,可能是反戰陣營。

美國總統喬治布殊周三在密蘇里州波音戰機製造廠說:「現在伊拉克解放了,聯合國應該解除對該國的經濟制裁。」他保證伊拉克人民的生活將會「比幾代人所知的都要好」。白宮表示美國不久將向安理會提出決議案,恢復伊拉克與世界的正常貿易關係。

法重申聯國主導重建
聯合國在九○年為懲罰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和迫使伊拉克解除武裝,實施了嚴格的經濟制裁,至九六年才放寬制裁實行「石油換糧食」計劃,批准伊拉克以出口石油的收入來購買非軍事物資,但所有合約皆要由聯合國批准,得款亦由聯合國監管使用。
「石油換糧食」計劃一旦隨着解除制裁而終結,伊拉克的石油和石油合約控制權就有一番爭奪。美國《洛杉磯時報》指法國和俄羅斯擔心美國在伊拉克安插的政府不會批出合約給他們,因此會找理由保留對伊制裁,一反過去要求放寬制裁的立場。
法國總統希拉克周四表示,法國一向以解除制裁為目標,但應該由「聯合國決定解除制裁的形式」,又重申聯合國應在戰後伊拉克擔當主要角色。他之前曾威脅將在安理會否決美英關於戰後伊拉克的提案。

維和部隊沒邀法參加
反對解除制裁國家的最大把柄,是伊拉克是否有大殺傷力武器問題。根據聯合國之前的決議,制裁是要在武檢團證實伊拉克已沒有大殺傷力武器後,才能解除。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內格羅蓬特周三說,伊拉克及區內形勢「已徹底改變」,他不知道是否還需要武檢。
無論解除制裁的阻力有多大,美國對爭奪戰後伊拉克利益是志在必得的。英國《獨立報》引述一名外交官說:「喬治布殊政府的鷹派人士對於無法爭取安理會授權對伊開戰懷恨在心,他們這次沾手眼前美食,不容遭人阻撓。」
在組建戰後維和部隊問題上,美國就給法國一記下馬威,自行找丹麥、西班牙和意大利等歐洲盟友派兵,卻將法國蒙在鼓裏。希拉克周三被問及此事時語帶驚訝:「我對這建議一無所知。」

戰後安排難繞過聯國
其他的戰後安排,卻不易繞過聯合國,繞過法、俄和中國這些安理會常任理事會。美英佔領伊拉克後,不錯是可以合法地成立臨時政府,但要得到安理會同意才能制訂新憲法。根據《日內瓦公約》,政府性質的變更是要獲聯合國批准才具合法性。
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周三就這樣給英國首相貝理雅碰一記軟釘子。貝理雅要求安南委任駐巴格達特別代表,好為美英設立的臨時政府營造得到聯合國認同的形象,安南卻冷冷回一句,說此事要由安理會決定,沒有安理會同意,這特別代表是不能服眾的。既然逃不了再上安理會,一眾大國為伊拉克針鋒相對的場面,將不斷出現。
英國《獨立報》/《泰晤士報》/美國《洛杉磯時報》/MSN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