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部門協力追尋疫潮成因

九部門協力追尋疫潮成因

【本報訊】上月三十一日政府才宣布封鎖淘大花園E座,要求那裏的居民在家隔離十天,翌日四月一日,政府又急忙安排他們入住隔離營。原來,政府在淘大E座實施家居隔離的首天,調查仍苦無進展,但翌日赫然發現污水渠可能是導致大規模疫症爆發的傳播途徑,急忙將居民遷往度假村,以作進一步調查。
政府今次調查共出動九個部門,除衞生署,還包括機電工程署、屋宇署、水務署、渠務署、食物環境衞生署、環境保護署、政府化驗所及警務處的人員。
調查分三部份:流行病學的調查分析病源、患者分布樓層、病徵特色及發病疫期;化驗調查則集中收集空氣和水樣本,化驗動物身上是否帶有病毒。至於環境調查,則是發現浴室排水口散播病毒和天井「煙囪效應」的關鍵。

重組使用浴室情形
在昨日的記者會上,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廖秀冬播放短片,解釋調查時他們的人員進行兩組實驗,其一為測試人員將紙條放近淘大花園單位的浴室地台去水口,重組居民使用浴室時的情形,發現紙條被去水口倒流的空氣吹動,以證明U型聚水位乾涸的理論。
另一組測試則是在淘大兩個單位間天井進行油性液滴測試,利用類似演唱會使用的煙霧,顯示天井的氣體動力,浮在煙霧中的液滴向上升及擴散,出現類似「煙囪」的效應。
當局在測試期間,曾使用SF6示蹤氣體監測,錄得的數據與肉眼觀察的現象脗合,但當局未能量度污水渠排氣管釋出液滴的速度,以及液滴含病毒的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