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只着眼自己控制不到的事情,不但會影響情緒,而且還浪費精力於一些無生產力的事情上,對自己毫無益處。
由於非典型肺炎仍未受到控制,自己也多留於家中,處理一些平日沒空處理的事情,包括反思近日身邊發生的事情。今次非典型肺炎對經濟打擊仍是未知之數,但市民最擔心的是疫情何時受到控制?自己會不會受到感染?甚至擔心飯碗會否因為經濟不振而不保?簡單而言,市民正生活在惶恐的氣氛下。
平情而論,現階段要市民盲目樂觀是不可能的,但在有些事大家既不能改變,我們應該要持甚麼態度去面對呢?
周日與一班舊同事聊天,他們都對香港的前景及自己工作憂心忡忡。坦白說,自己今時今日尚有工作,又不用為兩餐憂愁,可算是非常幸運,但我真的感受到這班同事的所憂所慮。不過,是否光坐着憂慮便可解決事情呢?中國人有句說話:「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尤其是在這種不明朗的大氣候下,一般人都陷入迷失的境地。然而,我們似乎過於擔憂目前的狀況,而忽略了自己現有的定位。人是一種頗有趣的動物,大部份時候總是眷戀過去,又擔憂將來。大家明明是活於現在,但卻對於現在所擁有或需要處理的事情放於較次要的位置,久而久之,大家看似生活於現在,但卻因對昔日的「眷戀」及對將來的「憂慮」,而抓不緊現在的一切,隨之而至的便是不安、焦慮等負面情緒。
因此,若要在逆境中令自己活得好過一點,首先就是不要再將「過去」已發生或將來未必會發生的事情過份放大。因為當我們只着眼自己控制不到的事情,不但會影響情緒,而且還浪費精力於一些無生產力的事情上,對自己毫無益處。
從今次疫症事件中,我領悟到人生的變幻無常。很多東西我們以為自己可以掌握,但到頭來卻非盡如人意。就以香港為例,一直以來,我們都對可以高度自由往來各地引以為傲,但又有誰料到,疫症會影響了這種便利?俗語有云:「太陽之下無新事。」原來一些自己從來沒有想到會發生的事情,卻可以隨時發生。所以,在今次事件後,我們除了吸取人生寶貴的一課外,更應該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
一直以來,香港人總覺得忙忙碌碌生活才會充實,但在忙碌背後,其實已錯過了身邊不少美好的東西。我記得某一晚,新聞報道淘大花園住戶受隔離後的感受,他覺得在被隔離的日子中,最大的得着是與鄰居的關係大大改善。這個例子帶出了一個很有意義的道理──任何東西的背後,都有正反意義,好與壞只在乎我們用甚麼角度去看而已。
無可否認,今次非典型肺炎的代價實在很大,但正因如此,我們更應藉着今次事件,正面地去思考人生,否則,大家便浪費了一次反思的寶貴機會了。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