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護界籲檢討懷孕員工休假

醫護界籲檢討懷孕員工休假

【本報訊】感染非典型肺炎的孕婦生命岌岌可危,腹中塊肉亦受到威脅。目前全港有三名由染病母親剖腹誕下的嬰兒,分別在威院及瑪嘉烈醫院接受監察及治療,其中一名嬰兒的母親在剖腹產子後不幸病逝。有醫護界人士認為,當局應檢討讓懷孕的醫護人員休假機制。
中文大學兒科學系助理教授韓錦倫表示,其中兩名由染病母親剖腹誕下的嬰兒,正在威院的初生嬰兒深切治療部接受監察,情況穩定,但由於兩名嬰兒早產,自行呼吸有困難,院方為慎重起見,需提供氧氣及藥物治療。

三嬰兒隔離監察
他強調,目前尚未能確定兩名嬰兒是否已染病。至於另一名在瑪嘉烈的嬰兒,院方拒絕透露嬰兒是否感染。
鑑於有中招孕婦剖腹產子後去世,醫學會會長勞永樂說:「當局畀懷孕十三個星期嘅醫護人員放假,係基於胎兒器官未成形,治療藥物會令胎兒畸形……但係非典型肺炎係咪對孕婦特別危險?唔知,𠵱家有病例死亡,有必要檢討懷孕十三周為界線嘅機制。」
香港護士總工會會長陳港養說:「如果改用新藥治療非典型肺炎,就應該檢討懷孕十三周嘅期限,但目前重未有新藥,暫時毋須改變,如果太多醫護人員放假,亦會影響我哋嘅服務。」
至於已經懷孕的官校女教師,由於復課在即,部份人更憂慮會因外出而受感染。
公務員事務局表示,官校懷孕員工基本上可與一般公務員一樣,若有醫生紙證明不適宜上課,可放病假,若純粹擔心外出會受感染,由於教師假期與學校上課時間掛鈎,較難「蓄假」及預支假期,故會准許她們放無薪假期。
較一般公務員多出的「福利」是,若懷孕的官校女教師在放無薪假期間,家庭出現經濟問題,她們可向當局借糧,再分期免息還款,分多少期則視乎借款人經濟狀況而定,一般而言,最長可分二十期攤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