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智慧:中資股透明度不足

理財智慧:中資股透明度不足

由於本地大部份的公用企業皆享有利潤回報保證,令到其盈利在市況低迷下仍然可以保持在一個穩定的水平,因此這類股份的投資價值在跌市下仍能維持不變。亦因為這個因素,才令公用股在跌市中經常會成為投資者吸納對象,甚至有跑贏大市的優勢。
理論上,除了公用股外,市場上有不少股份同樣有較強的抗跌能力。例如部份中資類別的基建股,由於有相似盈利保證,以及收益較為穩定,故在跌市時的投資價值亦會較高,再加上國內經濟受到外圍經濟影響的程度遠較本港為少,即使中央政府已調低國內今年度的本地生產總值後,但其預期增長率仍達百分之7樓上。在「此消彼長」的情況下,本地股份往往會被比了下去,令該類中資股的投資價值上升。

走勢一向較飄忽
不過,這種情況似乎並沒有如預期般出現,筆者深信在短期內亦不會出現,主要原因是該類股份之走勢一向較為飄忽,即使中資類股份在近期一度逆市上升,但其升幅及上升之持續性均不夠高,這與中資股的透明度不高有很大的關係。
因為這些股份以往在出現重大事故後,投資者往往要在一段頗長的時間後才會得到知會,結果投資者對該類股份的警覺性非常之高,加上中資類股份之交投相對藍籌股仍然偏低,根本無法完全滿足機構投資者的要求,結果只有在投機盤出現下,中資股才會有較短暫的升幅。
因此,投資者經過風險回報分析後,即使藍籌股再持續回落,投資者亦未必會以中資股取代藍籌類股份。
彭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