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令港人、甚至全球聞之色變的非典型肺炎,其神秘臉紗背後的真面目正被逐步揭開。香港大學醫學院昨公布已完成本港非典型肺炎致病元兇的冠狀病毒基因排序,並證實原來冠狀病毒是由動物傳到人類身上。不過,真正幕後黑手是哪一種動物,仍有待進一步探究。 記者:蔡建豪
【本報訊】香港大學醫學院昨宣布完成本港非典型肺炎致病元兇──冠狀病毒的基因排序,相信有助發展更快速和準確的病毒測試方法,及治療疫苗。成功研製出雞尾酒療法以治療愛滋病人的美籍華裔醫學家何大一,稍後將來港,與港大合作研究對抗非典型肺炎的疫苗。
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系主任袁國勇昨在記者會上表示,一直相信冠狀病毒是引發本港非典型肺炎的致病元兇,港大醫學院及理學院在過去三星期,不吝耗用大量資源及人力,試圖找出病毒的基因排序,前晚終於順利完成冠狀病毒的基因圖譜。
袁國勇解釋,當初發現病毒來源時,已知導致非典型肺炎的冠狀病毒,跟以往在動物身上發現的冠狀病毒不同,而當中部份蛋白與老鼠及牛隻身上發現的最為相似。
他指出,在測試紅十字會送贈的二百個血液樣本,再綜合世界各地捐血者的資料後,發現除非典型肺炎康復者外,以往完全沒有人類擁有對抗導致非典型肺炎的冠狀病毒抗體,可以肯定病毒「唔係人類原本有,可以肯定係由動物嗰邊走過嚟。」
基因排序顯示致病元兇冠狀病毒,部份排列與牛隻及老鼠相似,排序亦有別於加拿大及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完成的基因圖譜,至於當中有何相異,他並沒有解釋。冠狀病毒是由哪一種動物傳到人類,袁國勇表示,要證實哪種動物傳染病毒,必須在該種動物血液中找到冠狀病毒抗體,才可作定論。
袁國勇表示,中國南方人嗜吃菓子狸等野味,現階段難確定冠狀病毒是否通過進食野味傳播到人體,一切仍有待在有關動物血液找到抗體,及進行病毒分離後才有結論。他承認正測試部份動物的血液樣本,但卻未有透露用哪種動物作實驗。
袁國勇認為,現時沿用的快速基因測試及抗體測試,多少受到進行測試者的主觀判斷影響。在完成冠狀病毒基因圖譜後,相信更快速及更準確的測試方法在短時間內即可面世,他表示,已在實驗室密切研究第二代及第三代的測試方法。
現時非典型肺炎病人主要接受高劑量類固醇及抗病毒藥物三氮唑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