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勁跌47% 10年來最差<br>影業重創戲院全日五觀眾

票房勁跌47% 10年來最差
影業重創戲院全日五觀眾

香港的電影人都夢想香港有個荷李活,電影事業是香港不容忽視的一項重要工業,市民逛街看戲已是生活的一部份。但有誰想得到一場非典型肺炎,給電影行業致命一擊,可容數百觀眾的戲院,一日只得三百元生意,全日只有五,六人入場看戲。香港戲院商會呼籲政府帶頭減租,讓他們找到一線生存空間,他們希望「撐到最後」,因為一旦戲院關門,對電影業影響深遠。 記者:謝穎詩、徐岱靈

【本報訊】上月三十一日是香港電影院的黑色星期一,全港六十間戲院只得四十九萬元收入。今年一月份及二月份均錄得九千多萬元的票房紀錄,但到三月份,票房只得四千三百多萬元,比去年同期八千多萬元跌了四成七,有的戲院更下跌近七成,是近十年來三月份最差的票房紀錄。
位於奪命肺炎重災區的戲院多次出現零票房情況,以往長假期是戲院商賺得眉開眼笑的檔期,但今個復活節假期,卻只會愁眉深鎖。觀塘、葵青和沙田的戲院,對零票房的情況已是司空見慣,例如一間位於德福的戲院,一日二十場中有四場無人問津。位於淘大的九龍灣百老匯,甚至錄得一日內只三百多元的票房,即只得五、六人入場。

得獎電影亦不賣座
奧斯卡得獎影片一向是賣座保證,但剛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等獎項的《鋼琴戰曲》,自上月二十日上映以來,票房只得三百五十萬元。香港戲院商會理事長黃韋琪認為,若沒有非典型肺炎,票房絕對可以大幅飆升。另一得獎片《芝加哥》,由二月上映共得八百萬元票房,但其中六百萬元是來自二月的。
業界現時有一千五百名全職員工,另有約五百至七百名兼職,黃韋琪說,未到走投無路都不考慮結業和裁員,「我哋重想捱落去,戲院係電影業嘅第一個窗口,票房唔好發行商又會有所疑慮,VCD、DVD發行又會影響到,影響好深遠。」各戲院正努力開源節流。

希望政府帶頭減租
目前戲院開支以租金和電費最大,租金普遍佔票房收益三成,電費則由幾萬至幾十萬元不等,她希望政府可帶頭於旗下商場減租,成為其他業主的榜樣,並盼政府與公共事業機構商討減價。
她又呼籲片商不要因票房差而抽起電影,因為始終有好戲才能吸引人流。現時兩部針對兒童市場的《數碼暴龍》和《小泰山2》已延期,因為片商認為家長不會在肺炎肆虐下帶子女看電影。她非常憂慮本月份票房,「復活節係主力嘅月份,如果都捉唔到,不堪設想。」
無人看戲,食肆亦不樂觀,香港餐飲聯業協會主席黃家和稱,飲食業八個商會今日刊登廣告,一來向醫護人員致敬,亦呼籲市民出外消費,救救飲食業。

新巴清洗巴士防肺炎,員工更穿上全副裝備,小心翼翼。 陳國良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