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防病毒擴散,港府四月開始實施家居隔離,強制曾與非典型肺炎病者有緊密接觸的人士,在家隔離十日。不過中文大學調查發現,感染病毒者潛伏期最長可達十六日;有醫生指港府應把十日隔離期加長,否則病毒會繼續在社區擴散。
港府訂立十日隔離期措施,主要是根據加拿大與香港大學於三月底分別就十名病人個案分析,發現病人潛伏期分別是三至十日及二至十一日,因此認為隔離十日沒有發病便屬安全。
然而醫院管理局的一份內部文件顯示,中大在四月七日發表的報告,分析了二百零七名病人紀錄,發現疫症潛伏期最長可達十六日,中位數為六日,顯示病毒實際潛伏期可能更長,該報告同時顯示病人年齡中位數為三十九點三歲。
有醫生指由於中大以較多病人紀錄作分析,故數據應較港大及加拿大的準確,同時表示港府訂立的十日隔離期,不足防止病毒擴散。醫療政策評議會發言人郭家麒醫生稱,他知悉有一名受感染醫生,潛伏期為十二日,證明港府十日隔離期非絕對安全。
他批評港府沒有根據這些新數據調整隔離措施,可能引起嚴重後果,「人人以為隔離十日就安全,之後走出街,但原來重有機會喺社區散播病毒。」他說市民應警惕這個變數,而政府亦要相應延長隔離期。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