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欄:日理一機 - 李怡

李怡專欄:日理一機 - 李怡

如果梁錦松終於要辭職的話,他不是因為買車事件而辭職,而是會因為在最近上市審批權的爭議中,特首董建華的態度反覆而辭職。
買車事件,在董伯力挺、立法會保皇派力保之下,已告一段落,剩下來的是過廉政公署一關了。阿松暫時不會辭職,因為這時辭職就擺明他自認誠信有問題。然而,三月二十一日,三人專家小組提出報告,建議將上市審批權從港交所移交給證監會旗下的「上市局」。梁錦松當日表示立即接納港交所建議。這以後,報告受到港交所董事特別是主席李業廣的強烈反對。李業廣和創業板上市委員會主席羅嘉瑞相繼表示要辭職。到上星期四,在董建華介入之下,梁錦松表示將專家小組建議再進行市場諮詢,為期十二至十八個月,而李業廣與羅嘉瑞隨即表示留任港交所董事。

儘管過去未發生過任何一個例子,證明港交所作為上市公司,卻享有上市審批權,出現利益衝突的情況。但把對上市公司的監督責任與港交所的商業營運分開,是避免出現利益衝突的保障,而且是外國健全的金融體制的大勢所趨。香港兩份財經報紙也贊成這建議。梁錦松在專家小組報告發表當日表示接受建議,相信事前也徵詢過董伯的意見。
正如任何改革都不可避免有人反對一樣,專家小組的建議受到港交所的反對也是很自然的。問題是董伯在壓力面前,竟然不能堅持正確的改革,而陷梁錦松於尷尬與威信盡失的境地,實在不可思議。
董伯該挺松時不挺,不該挺時卻去挺,看來他的腦子真是有毛病了。

據《文匯報》報道,董伯所持的理據,是政府「不願在現時分心,影響全力進行的抗炎工作」。人說領袖可以日理萬機,而我們的特首別說日理萬機了,竟然在一段時間內都只能理「一機」,實在是蔚為奇觀。
董伯介入上市審批權之事,不但使阿松洩氣,以後任何大小事情都不再作出決策而是交由董伯決定,而且也會使政府其他官員、社會各界人士覺得所有問責官員都管不了事,任何事都是董伯一人說了算。當政策牽涉到社會上其他人士之事,也無謂找其他官員,只有找董伯才能了斷。董伯固然大權在握,但他能管這麼多事嗎?別說從七點忙到十一點,即使每天給他四十八小時怕也難以應付。更何況他是「日理一機」、無法「分心」的人呢!
抗炎工作,每一個對市民不方便的措施出來,市民都沒有人說不對,要抵制,而只是說「太慢了、太遲了」。在政府公布發現病例的大廈名稱之前十天,已有市民自設網站、收集所有大廈名稱,在網上公布矣。政府比市民慢了十天,但對提前設網站公布的市民卻無一語讚揚,政府主事者還是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