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份對後市看好的投資者,鑑於手頭資金不足,但又想持有更多的股份,以待股價飆升時可以賺取更大的回報。這些人可能會利用由證券行提供的保證金戶口﹙俗稱「孖展戶口」﹚。
透過由證券商向保證金戶口提供的信貸,他們只需要支付一部份款項作為按金,便可以購買多於本身所出資的股票,主要是因為證券行會支付餘額。
不過法例規定,每個投資者在同一個保證金戶口中之借貸,在任何時候均不可以超過組合總值的三成,若果因為組合價值下跌而導致該比率上升的話,投資者便需要以現金補回該個差額,又或者把部份股份沽出,以降低借貸比率。
利用這種戶口買賣的投資者要留意的是,除了所面對的風險可能會因為涉及槓桿效應而大大增加外,亦會面對多種不同的額外風險。譬如由於法律規定借貸比率不可以超過三成,投資者可能會因股價下跌而突然被證券行追收「孖展」。若投資者未能及時補回的話,甚至會被證券行強制性拋售戶口中之股份,即面對市場俗稱的「斬倉」活動。
另外,投資者所購入的股份由於會交給證券商用作抵押之用,所以若果證券商有任何財政困難或出現倒閉的情況,投資者所購入的股票便可能會無法收回。
因為這個原因,證監會要求提供保證金戶口買賣的證券商,每年需要取得戶口持有人的書面同意,才可以向其提供保證金戶口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