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已成為今日港人最貼身的護身符,究竟口罩本身是否安全?本報委託香港理工大學抽樣檢驗巿面出售的口罩,發現十五個樣本中,竟有十一個含有細菌,當中一款布口罩總含菌量更高達四千二百粒。這個發現令負責調查的學者大感吃驚;有家庭醫生則提醒市民,胡亂佩戴含菌口罩會導致皮膚發炎和暗瘡「爆發」。 記者:蔡朗清、謝明明
【本報訊】本報委託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測試本港售賣的口罩是否衞生。負責調查的理大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副教授余海虎指出,口罩是為了防止非典型肺炎細菌經口水傳播,但其本身竟然附有數以千粒計的細菌,衞生情況絕對不能接受。
測試樣本於本月七日在荃灣、旺角及油麻地三區的藥房、商場及小販攤檔購買,口罩種類分別是纖維口罩(沒有鐵線)、布口罩、外科手術口罩、棉口罩及納米口罩五款,總共十五個樣本。
測試結果顯示,十五個樣本中,共有十一個樣本含有細菌,佔總數的七成,當中布口罩的總含菌量最高,由一千至四千二百粒不等;其次是棉口罩,細菌數量由四百至二千七百粒不等。最乾淨的則是納米口罩,總含菌量是零,其次是外科口罩。
有口罩生產商對本報表示,在嚴格的品質控制標準下,口罩生產過程應不會受到細菌感染,生產商亦不容許含菌口罩出廠。
余海虎指出,口罩即使只是含有數百粒細菌,情況已是不可接受,更何況當中有多達數以千計的細菌,經常佩戴,足以影響身體健康。他解釋,假若細菌屬於沙門氏菌、金黃葡萄球菌等,入侵人體後可以引致腸胃炎等疾病。
他補充,當口罩蓋在臉部,口和鼻均會噴出水份,形成一個有利細菌生存的環境,再加上口腔內的食物殘渣等噴在口罩內,令到細菌獲得養料而大量繁殖,「細菌啲繁殖力好強,每二十分鐘繁殖一倍。」
對於一些外科手術口罩亦含有細菌,余海虎表示,在現實生活很難要求每個口罩都沒有細菌,部份樣本的總含菌量約二、三十粒是可以接受的。他又指口罩含細菌,相信是生產或售賣過程中受到污染,今次測試以棉及布口罩的污染情況最嚴重,相信是該等物料吸水力較強,令細菌獲得養份生存繁殖所致,相反,防水的外科口罩的衞生處理頗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