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變難測 或已變種<br>中大醫學院長:「病毒非常奸」

百變難測 或已變種
中大醫學院長:「病毒非常奸」

當醫學界以為已找到有效治療方法的時候,非典型肺炎又突如其來出現轉變,給醫護人員一個措手不及,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鍾尚志也不禁慨歎:「呢個病毒非常奸!」可是,陸續的死亡個案都存在着人為因素;有深切治療部醫生說,床位和呼吸機都不足,一些估計生存機會較渺茫的病人,連輪候入深切治療部的機會也沒有。 記者:譚秀嫺、陳倩雯

【本報訊】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鍾尚志形容非典型肺炎:「呢個病毒非常奸」,當初不知道是甚麼病菌或病毒致病,也曾想過是否生化武器,但後來發覺不太像,相信要一段時間才可揭穿其真實面貌。
他指出,對付這病毒的警惕性要很高,因為它無孔不入,市民警覺到染病,應立即就醫;他承認,現時仍未算是「控制到」非典型肺炎。
對於近日死於非典型肺炎的病人已不限於長者及長期病患,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系主任袁國勇同意,病毒有可能已變種,但亦與病人何時入院有關;單憑幾個個案,現時還不能說死者有年輕化趨勢。

設施不足 影響工作
資料顯示,非典型肺炎病毒令研究人員感到棘手,例如當初界定了一些病徵,但後來發現部份患者發病時病徵並不明顯,甚至不一定會發燒;最初相信潛伏期為七天,現在發覺需要隔離十天;淘大花園六成患者有腹瀉病徵,但廣東省患者只有四分之一出現腹瀉。
鍾尚志笑說,現時威院最安全的地方就是深切治療部,因為他們的警惕性最高。不過,單有高度的警惕性仍不足夠,有在深切治療部工作的醫生投訴,設施不足,影響工作。
在瑪嘉烈醫院深切治療部工作的一名醫生向本報表示,現時該部負荷過重,有些病人要在普通病房使用呼吸機,輪候進入深切治療部;但一些老弱或長期患病的病人,若病情較壞,估計死亡率較高,「基本唔會畀佢哋去排隊(輪候進入深切治療部)」,呼吸機的數量亦不足;現時醫院「兵荒馬亂」,醫生工作量是以往的兩倍。

N100口罩 每周一個
該院另一名深切治療部醫生亦指出,一名醫生由原來照顧十二名病人增至二十人,裝備卻不足,每人每周只可換一個N100口罩;而為病人進行插喉這類最高危動作時穿着的保護衣,竟出現漏水情況。
他強調,這類病人「好難醫」,目前仍在測試藥物效果,有如藥石亂投;而病人在病發後第七至九日最危險,所以淘大花園的病者在這幾天最危險,最多人進入深切治療部,希望再過四、五天情況會好轉。

醫院聯網 調配人手
香港護理員協會向近四百名護士進行的調查顯示,半數護士認為眼罩、面罩、即棄保護衣、可再用衣物等不足或缺乏;五成八更稱在使用防護物資上受到上司阻止或限制。
衞生署副署長林秉恩說,深切治療部的病人不一定需要呼吸機,而是需要密切監察;當局已購買所需的設施,醫院聯網也會對深切治療部人手作出調配。

瑪嘉烈醫院設施及人手嚴重不足,影響前線醫護人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