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數十年前肺癆肆虐,需要設立專門醫院診治肺癆病人,今時今日非典型肺炎傳播力強勁令人擔憂,但短缺的醫護人手,卻難以照顧四散於各個醫院的大量病人。一直與非典型肺炎對抗的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鍾尚志倡議,設立傳染病醫院專治非典型肺炎,以及將初期患病及康復中的病人轉到度假中心隔離,因為要打這一場非典型肺炎長久戰,醫療服務必須重新部署,減低醫院壓力。 記者:謝穎詩
【本報訊】中大醫學院院長鍾尚志昨日接受商台節目《政經星期天》訪問時表示,大部份非典型肺炎病患者需要深切治療,但醫院的深切治療病床在未有此病爆發前,已是不敷應用,現時接收了非典型肺炎病人的醫院深切治療部,大部份都用作照顧這類病人。
他指出,現時仍未見病毒有轉弱的迹象,他強調「我相信唔係幾個星期,或一、兩個月就可以撲滅得到佢,個部署呢,係成個醫療服務都要重新編排過。」
鍾尚志認為,可以考慮將早期病患,以及已經康復中但又要隔離的病人安排到度假中心。另外,他又提到可借鏡昔日的肺癆病院,設立專門診治非典型肺炎病人的醫院集中處理,減輕醫院面對的壓力。他又舉例可將部份療養院改成非典型肺炎病患者入住的醫院。
至於人手方面,鍾尚志承認培訓一名深切治療護士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但非典型肺炎病徵主要是影響呼吸系統,若可以專注培訓護士學習使用呼吸機及照料呼吸系統病人,可以應付今次肺炎。
醫院管理局主席梁智鴻認為,設立特定醫院集中處理非典型肺炎病人,未必是最好的方法。他解釋,現時沒有一間醫院有足夠的深切治療部設施,而且此舉會加重醫護人員的工作負荷,以瑪嘉烈醫院為例,當局原本預計可接收一千名非典型肺炎患者,但接收了數百人後,醫院已不勝負荷;加上部份病人在入院數日後才證實感染非典型肺炎,不宜轉院。
他又稱,醫管局今日會發信予私營醫療機構,邀請私家醫生協助紓緩緊絀的人手,包括接收公立醫院專科門診病人,以及為病人提供普通科門診服務。他強調,當局已加快培訓人手,各醫院聯網已有三分之一醫護人員正接受培訓。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教授袁國勇認為,設立一至兩間醫院集中處理非典型肺炎病人,無疑會較容易控制感染情況,但現時沒有醫院可以處理大量需要深切治療的病人;加上當病人的數目增加,病毒的數量也會增多,對醫護人員構成的危險性會較大。
香港醫學會會長勞永樂則贊成集中處理非典型肺炎病人,但瑪嘉烈醫院並非一個妥善的做法,因為該醫院只集中病人,卻沒有增加配套,他認為集中處理的話,必須在醫院實施高度防感染措施,並且增強配套設施和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