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收到一個投資者的提問,指有證券報告將新地﹙016﹚的目標價下調至28元,由於她本人持有新地的股份,因此她想在現水平先沽出新地,然後待其股價回落至28元再重新吸納。她問我這個方法是否可行?
無可否認,肺炎事件除了對本港的旅遊業帶來一定的影響外,地產市道亦首當其衝被拖累,因此一眾地產股近日紛紛被各證券行調低投資評級,其實亦是可以理解的。但由於不少地產股累積的跌幅已甚大,其中恒地﹙012﹚更創出近10年的低位,因此,除非肺炎事件仍持續一段長時間,否則地產股再跌的空間理應有限。故我並不建議投資者在現階段沽出新地,我亦相信$28的目標價亦未必會在短期內出現。
其實我一直都提醒投資者,在參考證券報告時,應抱有懷疑的心態。好像近日不少證券行紛紛調低地產股的投資評級,雖然做法可以理解,但當中有一些數字卻是值得相榷。好像新地的目標價被下調至28元,與其每股資產淨值的折讓高達5成,明顯有點過份。再回看新地過去三個月的股價表現,累積跌幅達25%,所有負面的消息亦應已作出反映,故28元的目標價是否可以達到,我實在有一點保留。
證券報告中的目標價,往往是該證券行作出最佳或最壞的預測時,對股價所作出的評估,故未必可以如期到達,而且目標價往往會隨着整體的環境因素而改變,因此投資者只宜視目標價為一個參考,不應過於遵循。
另外,如果投資者有留意近日的證券報告,便會發現證券行之間開始出現一些分歧。好像滙豐證券及所羅門證券雖然在上周四同時發出報告評論地產股,但對地產股前景的看法卻明顯有別。
滙證表示,雖然他們相信未來六個月應有利好的消息出現,但由於市場仍然看淡地產股的前景,故無奈要將地產股評級降低;相反,所羅門發表的報告則指出,雖然本港地產市道仍未復甦,但由於受到非典型肺炎事件影響,地產股在過去兩周已出現過度拋售的情況,故相信地產股應已見底。孰對孰錯,似乎地產股當日的股價亦有所反映,但這又是否代表滙證的報告不準確?我並不同意,因為滙證早在月初時,已提醒投資者留意地產股會否有下跌的可能,故報告其實只是配合之前的言論而已。
所以,投資者在面對證券報告時,應該小心留意當時的整體因素是否配合。如發現報告所提及的因素早在之前已影響了股價,那投資者便不應跟隨進行吸納或拋售的行動,因為這反而會造就其他投資者高沽或低吸的機會。尤其是市場有很多職業投資者,他們心中早已有了一份投資報告,故當證券報告蜂擁出籠時,可能是他們趁機獲利的良機。
我認為,投資者在面對證券報告時,應先清醒思維,並抱着懷疑態度,這樣投資報告才不會變成投資陷阱,反而會成為致勝工具。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