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1天內便有7間酒樓關門「暫停營業」,受影響的員工甚多,是1個嚇人的數字,但非典型肺炎事件於經濟的影響,以上事例只是冰山一角。
筆者很早已指出今次事件之影響非同小可,但絕非甚麼獨有卓見,不少市民均已預見,但惟獨是特區政府「視而不見」或「見而不認」,不能洞察問題,預估影響作出防範,而是跟着問題走,處處被動,令事情愈弄愈糟。
董建華要求楊永強盡快降低醫護人員感染的數字,聽來是舒服的語調,但卻是大錯特錯的思維,這和經濟不景引致高失業率,盡量以各種措施壓低失業「數字」有何分別呢?經濟不復甦,高失業問題無法解決,壓低高失業的數字解決不了實際之問題,亦屬本末倒置。現時連非典型肺炎的傳播途徑亦未能全部確定,又如何能確保醫護人員不受感染呢?這便是本欄上周所言,董建華政府常被眼前問題控制住,被問題拖着走,失去「方向」。
要解決問題,必從根本入手,而考慮方法時,亦應有多角度及反向的思維,反被動為主動。
以展覽會為例,這幾個月是香港廠商透過展覽活動接定單的重要時刻,既然外國買家卻步來港,為何還要勉強在港舉行展覽?且安排上的爭議亦不少,已令參展商非常不滿。
這些展覽可能涉及數以百億元的定單,固然非常重要,但別人不來,不能強求,但為何不考慮於其他地方(如日本)舉行,參展的人員可先行檢疫,甚至提前到日本隔離10日才參展。這個想法不一定是最好,但要反映的是,政府的思維要更為宏觀。
(本欄逢周一刊出)
冠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