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界:經濟損失恐逾150億<br>三千食肆面臨倒閉危機

證券界:經濟損失恐逾150億
三千食肆面臨倒閉危機

非典型肺炎事件對經濟的影響漸浮現,續有食肆結業,業界更指事發後至今已有近一百間食肆結業,但未來仍有很多食肆結業;證券界續看淡香港經濟前景,預料經濟損失額可能達一百五十億元以上;新加坡發展銀行更將香港列為區內經濟風險最高的地區,恐怕這個「第一」絕非「港人之光」。 記者:羅綺萍、陳倩雯

【本報訊】飲食業是繼旅遊業之後,另一個備受非典型肺炎事件衝擊的重災區,上周五便有多間食肆停業。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伍德良昨出席電台節目時表示,食肆受到非典型肺炎事件的影響,生意額最差大跌九成,至今已有近一百間食肆因此暫時停業或結業,因為停業或結業的損失會較繼續經營少。他預期,未來一個月將會出現食肆倒閉潮,估計有三千間食肆會相繼倒閉,主要以大型酒樓為主。
民主黨議員單仲偕在同一節目中表示,飲食界應趁機作出徹底的改變,如要「着白袍、戴手套斬燒味」,以整頓食肆的衞生情況。

海外客戶拒港商拜訪
出席另一場合的香港總商會總裁翁以登指出,非典型肺炎令港商與外國客戶接觸減少。有會員向該會反映,外國客戶近期不願來港傾生意,即使港商到當地拜訪,對方也不大願意,故總商會正評估事件會否造成實際的定單或合同流失。
他預期非典型肺炎仍會持續一段時間,並要時間消除外商心理陰影,預計香港經濟最快於今年第三季恢復正常。
另一方面,野村證券也繼多間大證券行,另一間預測事件的經濟損失嚴重的大行。該行警告稱,現仍未有迹象顯示非典型肺炎在香港受到控制,即使疫情在第二季度內受控制,其影響在下半年淡化,香港的今年經濟增長仍需下調一點三個百分點,因為事件不單影響旅遊業,並嚴重打擊香港本土的消費意欲。以去年本港一年的經濟生產總值一萬二千億元計算,一點三個百分點的損失相當於一百五十六億元。

經濟風險港被列首位
此外,新加坡發展銀行也發表一份研究報告,把菲律賓及香港列為亞洲九個國家地區中,經濟風險最高的地區,新加坡本身也名列第三高風險國家,風險主要源於非典型肺炎及中東戰爭;中國、泰國及馬來西亞則被列為最低經濟風險的亞洲國家。該行料香港經濟第二季將出現萎縮,主要是受非典型肺炎影響。
里昂證券策略員ChristopherWood接受美國財經雜誌《巴隆氏週刊》訪問時則指出,香港目前最大問題是心理因素,多於病毒本身,因為非典型肺炎在香港及全球的感染率只是百分之三至四,發病比例其實低於典型肺炎,但香港人已過份擔心,令商場門庭冷落,影響商界收益。

遊客減少到香港仔食海鮮,是香港經濟萎縮的另一因素。 易仰民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