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個案49宗 控制病毒無期<br>疫情逆轉死者趨年輕化

新增個案49宗 控制病毒無期
疫情逆轉死者趨年輕化

本港對抗非典型肺炎的戰情轉趨嚴峻!疫情爆發以來,昨日首次出現一天之內有兩個年輕病人死亡個案,逝世病人分別只有三十五歲及三十九歲,與過去多屬年老及有長期病患的死者不同,死亡病人會否轉趨年輕化,成為醫護人員關注的焦點。同時,近日的新增個案維持在平均每日四十多宗,似乎成功控制疫情的目標仍遙遙無期。 記者:鄭豐俊、翁煜雄、何文雯、盧文烈

【本報訊】衞生署昨日表示,截至昨午一時,本港共增加了四十九宗感染非典型肺炎個案,有三名非典型肺炎病人在瑪嘉烈醫院去世,其中兩名病人的年齡更少於四十歲,而且發病前健康狀況良好,他們是否直接死於非典型肺炎則仍然有待進一步調查。
本港受感染的累積個案至今已增加至一千一百零八宗。新增的個案中,包括三名醫護人員(兩名屬廣華醫院及一名屬大埔那打素醫院)、十一名淘大花園住戶及四名牛頭角下邨居民,其餘三十五宗則是新個案或接觸過非典型肺炎病人而需要入院個案。在留院接受治療的病人中,仍然有一百二十人在深切治療部。至於康復出院的人數,連同昨日的四十六人,已累積至二百一十五人。

兩死者年齡少於四十
衞生署證實,三名非典型肺炎病人分別於前晚及昨早在瑪嘉烈醫院去世,令有關的死亡個案增至三十五宗。他們包括一名六十七歲有長期病患的男病人、一名三十九歲男病人及一名三十五歲女病人,兩人發病前均健康良好。
醫院管理局高級行政經理(醫務行政)劉少懷醫生昨在記者會上表示,該兩名年輕病人在入院時已經病情嚴重,需要接受深切治療,但他們是否直接死於非典型肺炎,則仍然有待進一步調查。他又提醒市民,若懷疑自己受到感染,應及早往醫院接受治療。

電腦統計致數字出錯
中文大學的專家曾分析,年輕及女性的非典型肺炎病人有較高的治愈率,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勞永樂昨認為,病毒在本港擴散了近一個月,難免會出現年輕的死亡個案。他指出,老年人及長期病患者的死亡率高,並不代表年輕人的死亡率低,近日的個案數目未見顯著下跌,政府及市民絕對不能掉以輕心。
另外,衞生署署長陳馮富珍昨日在新城電台節目中表示,前日單日增加六十一宗新感染非典型肺炎個案,主要是醫管局由人手改為以電腦統計數字,令部份個案延遲在第二日才公布,若將兩日的個案平均計算,可見與過去的數目相若。
至於現時平均每日的新增非典型肺炎個案仍維持在四十多宗,而淘大花園在前日及昨日均有十一宗證實感染的個案,究竟何時才能有效控制疫情?衞生署副署長林秉恩直言:「現在仍然好難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