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士」(SARS,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驚動全球,為人父母的當然憂心如何預防寶寶染病;幸好現時這種神秘的「沙士」對兒童造成的影響較輕,病情一般沒有成人般嚴重,至今五、六十名染病兒童,在醫護人員努力下不失掉一條小生命。 記者:梁洵瑜
【本報訊】中文大學醫學院兒科學系助理教授韓錦倫表示,在本港逾一千個非典型肺炎患者中,兒童患者的比率較低,約有六十人,以現時的數據及病徵來看,兒童染病後的病情一般較輕,需要深切治療及插喉的人數比率遠遜於成人,故希望家長不要過份擔心。
雖然衞生署發言人指,現仍在統計兒童患者數目,但整體染病兒童的病情較成人為輕;而目前正搜集各院兒童病人資料來進行分析的韓錦倫,也是威爾斯親王醫院兒科部的醫生。
他強調,威院現時治療五名證實患上非典型肺炎的兒童,及正在觀察數名懷疑個案;該些個案部份需要「聞氧氣」協助呼吸,但毋須深切治療。至於全港數據,以日前統計約有六十名兒童染病,其中六至七人病情較重需要插喉,他們較多是少年,若與成人染病後約有兩成患者需要深切治療相比,兒童重症的比率較低。
數據又顯示最年幼的病童約一歲半,至於三名因母親染病要剖腹生產的嬰兒,其中一人在威院治療,因該些嬰兒均屬早產嬰,院方即使在未證實嬰兒是否已由母體感染,都會密切觀察其呼吸表現,並列為懷疑個案。
韓錦倫說,現時本港死亡個案主要是年老、長期病患及較遲接受治療的患者,但至今全港未有一名兒童因染病死亡,是令人鼓舞的數據。至於綜觀現時兒童染病的病徵及病情發展,年幼的兒童病情較輕,但約十四、五歲的少年病情較重,病徵可能與成人相似。
他並稱,入院兒童多數出現發燒達攝氏三十八至三十九度,有咳嗽,而威院的個案卻沒有腹瀉現象;部份透過照肺及驗血可以確定是否染病,但部份照肺後是全無症狀,卻持續發燒,院方需要經過電腦掃描後確實是否感染肺炎,而該些與患者有親密接觸的兒童若持續發燒,院方已列作高度懷疑個案,密切觀察其病情發展。
藥物治療效果方面,他指出現時病童對藥物反應效果理想,大部份病童在用藥後兩日內可以退燒,病情也沒有成人般那麼反覆。但由於現時病童個案數據不多,很難確定這就是兒童染病的模式。
至於不少父母擔心子女染病,甚至有父母不敢抱抱孩子,他認為「預防措施係要有,但唔需要太過恐慌」,因現時數據看來,兒童染病後傳染給他人的威力不及成人,有學童染病後,學校並無其他學生受感染。
所以家長最重要是留意子女,若發燒應及早求醫;普通市民回家應先洗手才接觸子女;如沒接觸過高危地區或患病人士的家長,不必過份擔心透過接觸會傳染子女,但家居及玩具應每天清潔,及注意孩子個人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