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錦松嚴重違反高官操守,是不爭的事實。「保松」議員認為,由於經濟問題逼切,撤換財政司司長不符合公眾利益。民主黨議員認為這是胡仙事件的翻版,因為律政司司長就是以「公眾利益」理由,不檢控身為老闆的胡仙而檢控她的下屬。
梁錦松不肯下台,在現制之下,只要董建華不免他的職,他就能賴着不走,但公眾也會繼續問:這人何德何能繼續擔當這個職位?
「德」是有虧的了,「能」又如何?梁錦松有何才能?從大處看,他當了財政司兩年,不見有任何建樹。第一個財政預算,一面強調財赤,一面卻只提出加餐酒稅、免商業註冊稅的莫名其妙建議。第二個財政預算,忽然大幅增稅,大幅減開支,肯定進一步壓縮經濟而無把握消滅財赤。第一份財政預算,市場報以禮貌的掌聲。第二份財政預算,市場與市民同聲討伐。從經濟理念,兩份財政預算都顯示了這位前任外滙炒家胸無點墨,水平平平。
買車事件曝光之後的連串聲明、解釋、文件資料提供,令人從細微處看到梁錦松的家庭及工作處事的方式和態度。家庭方面不能妥善照顧妻兒,工作上不能避免為家庭煩惱而影響公職的要求。出了事手足無措,向上級交代不能清楚完整,公開解釋更是錯漏百出;身為「番書仔」而英語差劣,身居要職而不識體統。「能」在哪裏?
梁錦松有甚麼奇能,香港人非要他來拯救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