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賽因政權迅速崩潰,伊拉克政治陷於真空。不過,美英早在開戰前已定出怎樣重建伊拉克和「分享」石油計劃。儘管法、中、俄、德四國如戰前力主攻伊需經由聯合國授權一樣,指重建伊拉克要由聯合國主導,但美國前兩周已表明,伊拉克是美英用錢用血打下來的,重建的主導權在參戰國。美國召集了伊拉克反對派在這個周末討論重建,非攻伊聯盟國家不能置喙。
在美英聯軍攻伊時,法德俄三國就開始改變態度,放聲要跟美國修補因攻伊不攻伊問題鬧翻了的關係,像法國一度低聲下氣說希望參與伊拉克重建。美國國務卿鮑威爾和其他高官都說,仗是美英打的,重建由美英主導。
法國總統希拉克日前又駁斥一兩個國家不能操控別國命運,重申重建伊拉克應由聯合國主導。美國副總統切尼周三還是駁回:「我們不認為聯合國有發揮核心作用的條件。」
美英攻伊不獲聯國授權,如今就不容聯合國發言,或反戰國來戰後分肥──單是重建巴格達的合約,據美國傳媒估計總值數以億計美元,拿得合約的公司和所屬國家所獲的經濟紅利可見。還有的是,伊拉克是全球第二大石油國,美國成立了的「伊拉克重建和人道援助辦公室」,一個月前就開始讓美國石油公司競投開發伊拉克石油,美國大油商都得到合約。
「伊拉克重建和人道救援辦公室」由退役三星將軍加納當主管,被視為是伊拉克過渡政府的核心。加納軍人出身,是列根時代「星戰計劃」的推手,加上「辦公室」歸美軍中央司令部管轄,白宮表明重建伊拉克由國防部當大旗手,可見這個過渡政府軍人管治色彩甚濃。
美國向伊拉克實施軍管,有美國分析家指是怕伊拉克難搞。美國在二次大戰後亦曾對投降的日本實施軍管,由外號「白臉將軍」的麥克阿瑟當大旗手,但這一次又不止是日本軍管模式,還要加上阿富汗模式,即不像日本皇軍當年完全投降後才實行管治,美國這次是邊打邊替阿富汗設立新政府,跟前年在阿富汗打起反恐戰推翻塔利班政權後一樣,美軍直至今天仍在阿富汗作戰。這是美國《華盛頓郵報》上周披露的。
美國重建阿富汗,就是日本戰後軍管和阿富汗模式的混合體。美國副國防部長沃爾福威茨上周更說得坦白,美軍至少軍管伊拉克半年才還政給伊拉克人。美軍在二戰後軍管日本,美國銳意對日本進行非軍事化、徹底的民主化和經濟社會改革,才把改造後的日本交給日本政府。這一次,美國亦有計劃大改伊拉克的中小學教科書,要「馴民」,使他們不再好戰。
據報道,美國會把戰後伊拉克割成南北中三大管轄區,由中央司令部法蘭克斯總其成。至於臨時政府有二十三個部門,均由美國人出任主管,凸顯戰後臨時政府將會由美國主導,英國和澳洲兩個參戰盟友頂多任副手。澳洲已表明會參與臨時政府事務。
不過,披着民主外衣,將軍管伊拉克半年的美國,還是邀請了四十三名伊拉克反對派代表,周六在伊南納里西耶開會,討論籌組臨時政府,會議由流亡海外的「伊拉克國民大會」領袖沙拉比主持。但什葉派組織不滿臨時政府由美軍主導,已揚言杯葛有關會議,令臨時政府未組成已備受挑戰。
法新社/新華社/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