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戰台:侯賽因家鄉 最後的變數 - 杜瑋

觀戰台:侯賽因家鄉 最後的變數 - 杜瑋

現時情況顯示,戰爭以聯軍勝利而結束的日子不遠,唯一的變數,是侯賽因家鄉提克里特一帶會不會有人作最後頑抗。

人心士氣最難預測
侯賽因所屬的遜尼派回教徒在伊拉克佔少數,而侯賽因在遜尼派中,又特別寵信他家鄉的鄉親、復興社會黨高層、共和國衞隊高層和「黑衣兵團」薩達姆敢死隊的骨幹,主要來自提克里特一帶,附近居民很多都是子弟兵。一人得道,雞犬皆仙,與侯賽因政權是命運共同體,而且侯賽因也特別重視這一區的社會建設投資,因此當地居民效忠侯賽因是自然不過的事。
如果侯賽因本人或其兒子或個別親信逃到此地,則尚有可能作困獸鬥。但這場戰爭中其中一個最難預測的因素是人心士氣。假設有很多人相信如果投降,也會因為曾經鼎力支持侯賽因政權而受到清算,便會有人負隅頑抗,但也有可能覺得大勢已去,犯不着白白送死,這時便會有集體投降或當逃兵的情況。肯定的是,伊拉克方面應該不會有甚麼人認為能夠打敗聯軍,再打下去也無非是圖個魚死網破而已。不過,即使有人繼續抵抗,最後戰果也不會有分別。雙方軍力相差太遠,不可能有奇迹。

伊軍戰力倒退八成
美國在越戰之後,國力陷入低谷,到一九八○年列根就任總統,展開經濟革命和軍事革命;九一年波斯灣戰爭中大破伊拉克軍,所用的先進軍備基本上是在列根八年執政期間研製和服役的,例如M1坦克、「阿帕奇」直升機、F117隱形戰機等。當年伊拉克部隊剛打完八年的兩伊戰爭,軍隊在戰火中洗煉壯大,所裝備的武器例如T72坦克、米格29戰機等,在當時已算先進軍備,但性能始終遜了一籌,這一點差距,在戰場上已可以造成戰爭史上空前懸殊的戰果。
近十年間,伊拉克無法引進新裝備,舊裝備因失修、缺乏零件,士兵缺乏訓練等,發揮不出戰力,整體軍力比起上次波斯灣戰爭前,倒退八、九成。

美情報管理大躍進
反觀美軍方面,兵員人數有所縮減,所用的武器中,絕大部份在上一次戰爭中已經登場,新上場的主要武器只有海軍F/A-18F「超級大黃蜂」戰機、無人偵察機、B2隱形轟炸機、衞星制導炸彈等,也有些武器因為經過改良而性能大幅提升,例如「阿帕奇」直升機升級為「長弓阿帕奇」,M1A1坦克升級為M1A2之類。美軍軍力的主要躍進,是在情報管理方面,由於資訊科技發展,戰場情報很快便能送到指揮官手上,甚至達到「實時」(realtime)境界,令美軍的火力投射更快更準。從情報發現侯賽因可能身在某處到派轟炸機夷平該地,只需45分鐘,這一個事例是美軍科技優勢的典型例子。要在戰場上擊敗這樣的軍隊,是十分困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