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金通勝:整合強積金戶口方便管理

積金通勝:整合強積金戶口方便管理

香港一向崇尚自由經濟,香港打工仔亦靈活多變。近年來,在經濟結構轉型的大氣候下,就業及僱傭關係的模式已起了變化。
現時有更多的職位是以合約形式僱用,同時亦有不少人士是以自僱身份向僱主或客戶提供服務。這種種的改變,都加速了本港勞動人口的流動性。

戶口太多費用多
僱員每次轉換工作,就會在新僱主的強積金計劃名下開設新帳戶。僱員若不整理舊的帳戶,每次轉工便會增添一個強積金的「保留帳戶」。
根據積金局的數字顯示,現時受託人為計劃成員管理的「保留帳戶」有七十萬之多。其中一個原因,相信是由於在強積金實施初期,不少成員均對結餘有限的戶口掉以輕心。
擁有多個強積金戶口與擁有太多銀行儲蓄戶口的情況類似,除了造成個人理財管理上的不便外,還可能會被徵收不必要的帳戶管理及行政費用。

處理權益有三途
在強積金計劃下,僱員在轉工時要處理累算權益有三種方法,包括:
﹙一﹚將累算權益轉移至新僱主的計劃;
﹙二﹚保留原有計劃,並開設「保留帳戶」;或
﹙三﹚轉移至另一個計劃,開設「保留帳戶」。
無論所選擇的是哪一種處理方式,僱員只需要向受託人或積金局索取一份資金轉移表,填妥後交回給新僱主、原有計劃受託人或新受託人,服務商便會代為辦理有關手續。
在個人層面來看,擁有多個「保留帳戶」,就會定期收到多張的權益報表及有關投資基金的資料,在檢閱及檢討投資的時候,肯定要多花時間和功夫。

此外,部份受託人可能會就「保留帳戶」收取管理費用,在基金單位數目相對少及沒有新的資金投入帳戶的情況下,戶口結餘的投資回報極可能未能抵銷管理費用的支出。
就整個強積金計劃層面看,雖然「保留帳戶」不會有新的資金流入,但受託人仍然要定期發出權益報表,所涉及的行政及郵寄等支出都不能減省。故此,計劃內存有愈多的「保留帳戶」,這類的行政支出就愈大,從而使基金的回報減少。

趁轉職檢閱組合
擁有太多的「保留帳戶」固然不可取,但對投資者來說,開設超過一個強積金戶口,也許可以起着分散投資的功用。
在強積金制度下,僱員沒有選擇計劃的權利,只可揀選計劃內的基金組合;但在轉職時,僱員就可以有充份的自主權,從市場上四十多個強積金計劃中,揀選最適合自己投資目標的計劃,然後把舊戶口的累積權益過戶。
積金局建議,僱員在處理「保留帳戶」的問題上要多加注意,切勿採取不瞅不睬的態度。
「保留帳戶」內的投資若暫時失利,可以等候市況好轉才整合戶口。
但投資者要緊記的是,每次轉職其實都可以是檢閱投資目標的好機會,切勿錯失時機。
積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