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到一個小故事,饒有深意。
話說少女觀音妙善和女僕永蓮等人到須彌山去尋找白蓮,某天,三人在河邊休息。
永蓮拿了鉢盂要到河中取水,但玩心乍起,就把小石子扔出去玩漂水花。妙善見了,笑說:「水本來是靜止的,讓你用石子一激,變成了動態,飛濺起來,一動一靜,這裏頭就藏了造化的玄機。」「不對不對。」永蓮說:「水本來就是動的,就是我不用石頭去扔它,它也會晝夜不息地流動。石頭,才是靜的,要不是我去投擲,絕不會自己飛到水裏去。」
妙善點頭,連稱:「善哉!」正說着,忽然空中飛來一塊石子,打在永蓮額頭上。她有點詫異:「靜的怎麼又動起來了?」妙善稱讚她:「又觀透了一層。」兩人談論着禪理,忽然對面河邊跳出來一群彌猴,原來剛才那一枚石子,是猴子扔過來的。
猴子見永蓮擲石擊水,牠們就投石擊人。三個人,怎敵得過幾十隻頑猴的攻擊?
永蓮等正要站起身逃跑,妙善說:「我們跑不過猴子的,牠們生性聰明,愛學人的動作,我們不妨一字排開向前走,走三步,拜一拜,猴子有樣學樣,在後面跟着,就不怕他們傷害我們了。」大家照妙善所說去做,一字排開,三步一拜,猴子見她們這麼走路,覺得好玩,果然照方抓藥,一路拜着,無暇投石擲人了。
這三步一拜地朝山,實為妙善的權宜之計,後來信佛的人,竟傳為規矩,無論朝甚麼山,為表誠敬,總三步一拜直拜到山頂。這種敬,大概算是「盲敬」,拜來拜去,拜而不學,不思,都變猴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