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雖然口口聲聲不會以伊拉克總統侯賽因的命運衡量這場戰爭的成敗,但美國即使攻陷巴格達,也要拔掉這顆「眼中釘」。繼開戰首日針對侯賽因的「斬首式」空襲後,美軍周一再空襲巴格達市中部一幢相信是侯賽因三父子身處的建築物。有報道指美國官員深信他們已被炸死,但最快要兩三日後才能證實。
為了除去侯賽因這顆「眼中釘」,美軍周一特別派出一架B1轟炸機,在當地時間下午三時(即香港時間晚上七時),向巴格達高尚住宅區曼蘇爾的住宅樓宇,投下四枚各重二千磅、衞星導向、具有穿透及爆破地堡能力的GBU31「聯合直接攻擊炸彈」(JDAM)。
事後美軍中央司令部發言人巴特爾特表示,他們尚未收到空襲結果,但證實「一個領導層目標的確受到猛烈攻擊」。一名美軍官員透露,有證據顯示目標「已被摧毀」。
據目擊者所見,空襲造成相當嚴重的破壞。炸彈令兩幢樓宇被夷平,另外四幢則嚴重損毀,露出一條條斷開的鐵柱。現場遺下大堆混凝土和破爛的衣服家具,附近路旁的三株橙樹被連根拔起,遠在三百公尺外的建築物門窗也被震毀。
炸彈造成的彈坑很深很大,單是其中一枚已在路面造成一個深十公尺、闊十五公尺的大坑。有目擊者指空襲造成九名伊拉克人死,四人受傷;救援人員已抬出兩具屍體,但估計死亡人數可能多達十四人。
美軍採取今次行動,是由於中央情報局獲得了「三個可靠情報」,一個來自告密者,一個相信是地面的美英聯軍特種部隊竊聽到侯賽因講話所在處,情報顯示,侯賽因與兩名兒子烏代和庫塞,以及一眾伊拉克主要官員共三十人在曼蘇爾區一間餐廳地下或後方的設施中開會,商討逃離伊拉克的路線。
由於情報可信性甚高,中情局立即通知在中央司令部的卡塔爾總部。中央司令部接獲這些「刻不容緩的情報」四十五分鐘後,派出的B1轟炸機已來到曼蘇爾區上空,向說是「這是一個偌大的目標」連投四彈。
有美國國防部官員說:「我們有信心侯賽因和他一名兒子在地堡內。」美國MSNBC電視台更大膽報道,指美國官員對侯賽因三父子及與會人士已全在空襲中被炸死,表現得極有信心,並稱中央司令部現時的氣氛是「充滿自信」。
美軍自信滿滿也不無道理,英國《太陽報》報道指受襲的大樓被轟炸之後,根本看不到有人逃走出來;美國霍士新聞網亦報道,建築物瞬間被炸毀,有人逃掉的可能性幾乎是零——從廢墟挖尋屍體至少需時三天。
美軍在三月二十日開戰日發動首次針對伊拉克領導層的「斬首式」空襲,也是由於中情局收到有關侯賽因藏身地點的情報,美國總統喬治布殊遂決定提前一周攻打伊拉克。空襲後美國一度估計侯賽因已死,但情報部門後來相信他仍然生存。
伊拉克電視台上周五播出侯賽因高調地在巴格達街頭視察的片段,片段中的地方正好是曼蘇爾區。侯賽因當時受到開戰後歡迎,並面帶笑容。阿拉伯國家的三大傳媒——卡塔爾半島、阿布扎比和杜拜阿拉伯電視台,一度傳出報道侯賽因已死。
曼蘇爾區是侯賽因領導的執政阿拉伯復興社會黨據點,伊拉克保安和軍方情報總部均設在該區,不少伊拉克軍官也是在該區居住。至於受襲現場則是在「伊拉克情報局」設施範圍內。
路透社/美聯社/法新社/英國《太陽報》/美國《華盛頓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