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三日是香港醫護界最黑暗的一日,當日首名醫護人員因感染非典型肺炎死亡。但同一天,一個中大學生卻無懼死亡陰影,趁大學停課的空檔,不顧家人反對,走上救護車義務當值,負上接送非典型肺炎病人的責任。
就讀中大教育學院文憑課程的甘浩翔,三年前參加了聖約翰救傷隊,每兩個月於救護車當值三晚。近日每天都傳來前線醫護人員染病的消息,甘浩翔原可選擇留在家中,但他決定不退縮,在停課期間繼續當值。
甘媽媽知道後極力反對,兩母子更為此大吵一輪。雖然母親軟硬兼施,但兒子始終堅持:「有啲嘢一定要有人做,個個都話驚,有需要嘅人點算?」
首次面對抬上救護車的非典型肺炎病人,甘浩翔承認,那是他加入救傷隊以來最大壓力的一次。但眼見各醫療部門齊心團結,連病人也表現平靜,盡力和政府合作,很快他已將不安情緒拋諸腦後,全心投入工作。
接受訪問時,甘浩翔剛完成連續二十四小時的值班工作,聲音沙啞、睏極欲睡。他的疲累,不止因為在非常時期,救護車奉召出動的次數比平日多一倍,也在於工作時的精神狀態極度緊張。
每次接載完證實或懷疑非典型肺炎患者,救護員要立即將救護車內每一件器具徹底消毒,又要將身上的保護衣帽、口罩、手套棄掉換新。有時一晚接載四、五個此類病人,即代表要洗車換衫四、五次,剛洗完,又接到「柯打」要出動,甘浩翔以「疲於奔命」形容救護員的工作情形。
救助了別人,更大壓力是要保護家人的健康,甘浩翔時刻提醒自己:不要輕易亂摸眼、鼻,一天內要多次洗手,回家後馬上洗澡,盡量少碰家中用品,連和家人的身體接觸也可免則免。
他明白前線醫護人員人手緊張,希望能盡自己一份力,減輕正規消防救護車的工作。「我參加這事,也沒有太多內心的考慮,並沒有我為人人的想法,我是這個義務團體(聖約翰救傷隊)的一分子,便應該履行我的工作。不然,我的制服便是空有其表。」
記者:何文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