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東亞銀行首席經濟師鄧世安認為,非典型肺炎打擊本港營商環境,若長線令外商在港的經營成本增加,將會動搖本港作為區內營運中心的地位。
對於商界呼籲政府減收徵費,鄧世安認為,政府對紓緩經濟困境幫助有限,這只是一個訊號、反映政府願與市民共度難關而已,最終仍是要政府控制疫情,才是治本方法。他估計,若事件能於本月內結束,今年本港經濟增長因此減少0.4個百分點,東亞原估計今年本港經濟增幅為2%。
至於肺炎對財赤的影響,鄧世安認為有限,因為香港儲備豐厚。雖然今年財赤可能惡化,但只是一年半載的事,國際投資者和金融市場也理解箇中原因。他相信,肺炎事件令政府財政收入減少有限,反而財政支出將因此顯著增加,尤其是醫療開支、失業造成的社會福利開支等。
不過,評級機構惠譽國際則指出,肺炎事件對本港財政狀況構成潛在壓力,幸好目前評級仍可抵受這個風險,因為香港財政條件良好,例如有豐厚的財政儲備,約相當於本地生產總值的22%;政府沒有外債;以及外滙儲備高達1130億美元等。
另外,新加坡總理吳作棟估計,香港、新加坡和中國將受肺炎事件影響,三地經濟增長會下跌0.5至1個百分點,航空和旅遊業更是首當其衝。
彭博資訊綜合10名經濟師對本港經濟增長預測的調整平均數,由原來的2.9%降至2.1%,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的預測,由2.6%降至2%,並估計會令本港失業率升至8%,每月消費額減少7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