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指昨日已無以為繼,從股份走勢方面反映,明顯市場是再度評估非典型肺炎的負面影響,筆者維持看淡,但市場遲了一日見頂,令自己感到頗為懊惱。
筆者入市的大前提,通常是順着一個較大的趨勢去做,很多時因而要和當時的市勢對着幹,有一點不容否認的是,短線轉角位的拿揑功夫尚未完全到家。股票市場深度不夠,行動時間性不時甚至要刻意提早,否則未必如願可以集齊貨源。但衍生工具牽涉槓桿效應,市場又有足夠對手,所以時間掌握的功力十分重要,這是知易行難而又足以致富的學問,值得大家深入探討。
在目前的情況下,應市策略可以有兩種,第一是縮減每注注碼然後分注入市,有後備力量可以溝淡,在逆市時便較容易心安;第二是寧願蝕章,也要等待確認一個短期頂部或底部才入市,假設昨日才入市追沽,以期指收市價8790入市,止蝕位放在8950也不外160點,表面上大大蝕章,實際上如果早前冒險在上升浪中逆市沽空,入市水位也只是差不多,等待市況確認後入市,最大好處是止蝕位清晰。
筆者近日刻意較多外出,親身體驗市面氣氛,近幾日情況有不俗的反彈,本地消費意欲未至於想像中的慘淡,當然人流多了,未必等同消費也回升,香港人不甘寂寞,但金錢循環無可否認慢了,是有負面的效應,不過筆者對重災區的收租股、航空股及酒店股仍看得頗淡。
到目前為止,股市的反應根本不算恐慌,但今次肺炎事件的打擊遠比911為重,就算疫情在本月底受控,但旅遊業復甦至少要幾個月時間。人同此心,香港已算不上特別吸引的旅遊點,有疫情陰影下,旅客會傾向其他選擇,何況迪士尼樂園還會構成遲些再來的誘因。因此市上的預測,普遍是太過保守,這些股份下跌風險仍大,港府在「消炎」後其中一項迫在眉睫的難題,就是如何增加香港的吸引力去吸引旅客重來。
黃國英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