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藥品要成功推出市場,所經過的研發時間及成本不少,如果市場只是炒一時藥業概念,而該公司沒有受市場歡迎的產品,根本沒法一下子受惠於市場利好因素。
非典型肺炎肆虐,雖然打擊了大部份股份的表現,但對藥業股卻帶來正面刺激。
過往市場炒藥業股時,大多將之視為生物科技概念股炒作,鮮有以實業角度去投資。然而,在科網爆破,生物科技概念再不易維持。
今日的肺炎肆虐,對藥業股將會構成一時風尚?還是另類的投資機會呢?
若從短線角度而言,由於整體大市受制於太多的不明朗因素,加上市場預期非典型肺炎未必能於短時間內得到解決,故短線吸引一些投機游資流入藥業股也不足為奇。但資金會否停留在這些股份,取決於兩大因素:第一、若果整體大市出現較大的技術反彈,一些跌得較低殘的藍籌會更吸引,屆時藥業股的強勢便可能會受到資金換馬所影響;其次,若從炒非典型肺炎角度而言,現階段還沒有明確的對症下藥疫苗,所以連日股價上升的藥業股,未必是真正受惠者。所以若從投機角度出發,投資者應稍加小心,若見成交開始縮減,便要考慮出貨。
從長線角度而言,藥業股似乎仍有值得留意的地方。首先,若有留意藥業股走勢,不難發覺其股價發展一向較為平穩。即使是創業板的同仁堂(8069)或上實醫藥(8018),雖然投資風險較高,但其股價表現非常穩定,而主板的中國製藥(1093)更以一浪高於一浪的形態向上。究其原因,就是藥業股在存有概念之餘,背後亦有實質的業績支持。就以中國藥業(1093)為例,上月底公布2002年純利達2.28億港元,增幅為63%,原因有二。首先,佔其營業額達3成的抗生素產品銷售額上升接近4成,而管理層表示公司產量仍有增長的空間。若果配合市場銷售增長,2003年度盈利仍可見更上層樓;其次,中國製藥是全球其中一家大型維他命C的生產商,年產量達1.4噸。其股價近日上升,很大程度是受惠於維他命C的價格高企。以目前環球疫症擴散形勢而言,能提高抵抗力的維他命C的需求將會有增無減,對中國製藥業務發展有利。所以,以目前市場追求高增長股份的氣候,中國製藥以約1.3倍的市盈率來計算,配合本年度業績理想而提高派息的策略下,應該能夠吸引投資者。因此,當投機獲利盤出現後,反而可以考慮趁低吸納。
當投資者考慮藥業股時,其實有必要留意該公司主要產品的發展潛力及市場接受程度。一隻藥品要成功推出市場,所需要的研發時間及成本不少,如果市場只是炒一時概念,而該公司沒有受市場歡迎的產品,根本沒法一下子受惠於市場利好因素。那麼,這些股份只宜投機,不宜投資了。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