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全港病人將受非典型肺炎拖累,為抵抗這場不知要打多久的醫療戰,醫院管理局將規定全港公立醫院撥出三分之一人手,處理院內的非典型肺炎病人,或調派到肺炎重災區,協助其他「爆煲」醫院。醫管局表明,在資源緊絀下,暫時只會處理癌症及急症病人,呼籲其他病者最好光顧私家醫生。
病人權益協會幹事彭鴻昌形容,現時公營醫療服務已近崩潰,醫管局需要向私家醫療系統求援,如以資助或向私家醫院買位方式應變,為非緊急病人提供手術及治療。醫管局並要清楚交代何謂非緊急服務,如腎石手術、癌症手術是否急症手術,以免在家中等候的病人乾着急。
先是威爾斯親王醫院,然後是聯合、瑪嘉烈……外界印象是公立醫院逐間「淪陷」,醫護人員叫苦連天。醫管局消息人士卻認為,要處理如此高傳染性的疾病,現在情況「唔覺得叫collapse(崩潰)」。
消息人士強調,全港沒有一間醫院,可全數接收多達八百多名的非典型肺炎病人。現時策略部署是,所有公立醫院都要預備參與今次戰役,各院需騰出三分之一人手,專責處理非典型肺炎病人。
對於有醫護人員不滿院內沒有隔離病房。消息人士反駁稱:「隔離措施唔等於隔離病房,全港只得瑪嘉烈有隔離病房,但係隔離措施就可以做到,隔離措施更加緊要。」
他強調,當局反對將病人集中在一或兩間醫院處理,尤其是不知今場仗要打多久,「可能一、兩個禮拜,可能幾個月,我哋一啲都唔知,但愈長期,愈係每間醫院都要involve(參與)。」當局會視乎各院情況作出分流,昨日已有五名在聯合醫院康復的病人,轉送黃大仙醫院,瑪嘉烈則會接受較大批的患者,包括淘大花園居民及由衞生署四個報到中心轉介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