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智慧:為零息年代作好準備

理財智慧:為零息年代作好準備

本港現時的利率正處於近二十年以來最低的水平,存放在銀行之活期利率只有0.01%,而在外圍經濟疲弱下,尤其是美國經濟亦滑落至近三十年最差的一年下,美國聯儲局絕對有進一步減息的空間。美國債券市場內,已有多間大行預期美國息口水平會進一步下調半厘,問題是,雖然美國經濟及股市有望在減息下受到刺激,在港元採用聯滙制度而美國經濟仍處於下調周期下,港元息口相信亦難以在短期內擺脫接近零利率的水平。本港銀行為了維持本身的盈利能力,雖然未必會跟隨美國聯儲局大幅減息,但在市場壓力下,所剩餘下的0.01%息率相信最後亦會被取消,令存戶陷入零息年代。

存款證風險在脫鈎
對存戶來說,在現時貼近零利率下,利息收入可能已被視為「雞肋」,而銀行亦留意到,利用偏低的利率再難以吸引存戶,因此在過去一年已大量的發行一些年期較長的港元或外幣存款證﹙CertificateofDeposit﹚,希望可以藉此在市場上吸納較長線的資金。
對於存戶來說,持有港元存款證的最大風險就是萬一港元出現貶值,又甚至聯滙脫鈎的話,相信所收取的「高息」並不能抵銷滙價下調之損失。雖然短期出現脫鈎或貶值機會不大,但由於是持有港元的風險之一,作為投資者是不可能不作好準備的。
除了存款證之外,另一類較為安全的投資便是債券。不過由於政府過去並不積極推廣本地的債券市場,要選擇安全而高流通性的債券並不容易。即使部份公用事業又或者按揭公司所發行的債券,其偏低的流通性,是一個令投資者卻步的主要因素。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