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英聯軍推翻侯賽因政權在望,美國總統喬治布殊與英國首相貝理雅周一再次舉行峯會,商談戰後伊拉克問題。但美國副國防部長沃爾福威茨周日率先發言,指伊拉克人要建立起自己的政府,需時至少六個月,暗示美國即將成立的軍管政權至少要半年之後,才還政於伊拉克人。
沃爾福威茨表示,九一年波斯灣戰爭結束後,伊拉克北部庫爾德族人用了六個月才組成自治政府,「現時形勢要複雜得多,可能需要更長時間」。
他說,從美國領導的軍管政權過渡至伊拉克最終的民主政府,中間還有個由伊拉克人組成的臨時政府,扮演「橋樑」角色。至於臨時政府何時組建,取決於伊拉克國內反對侯賽因人士何時冒出頭來,跟回國的著名流亡人士合作。
這種三階段戰後政權安排方案,美英大致上有共識。美國國防部已成立「重建及人道援助辦公室」,由退伍陸軍少將加納主管,向中央司令部司令法蘭克斯負責,日內將在伊南港口城鎮烏姆蓋斯爾開始運作。此辦公室將是軍管政權雛形。
但軍管政權要運作多久,兩國卻有分歧。英國首相府人士周日表示,軍管階段應該只維持三個月左右。英國國防大臣禤智輝亦稱,英軍在推翻侯賽因政權後只會留少量士兵駐守伊拉克一段時間,以維持秩序和協助人道工作,但他希望大部份英軍在六個月至九個月內回國:「英軍和聯軍沒必要就不應留在伊拉克,一天也不好。」
可能在伊拉克臨時政府扮演重要角色的反對派「伊拉克國民大會」領袖沙拉比表示,美軍應一直留在伊拉克,直至舉行民主選舉和建立民主政府為止,留守時間或會超過兩年。
貝理雅與喬治布殊周一在北愛爾蘭首府貝爾法斯特舉行的峯會,既談伊拉克戰情發展和最後階段作戰計劃,也談對伊人道援助情況,但兩人分歧最大的,還是在戰後安排問題上。
除了軍管時間表,兩者對聯合國在伊拉克戰後重建問題上的角色,看法也不同。
美國堅持要聯軍主導,但想力保在伊石油利益的法國和俄羅斯,卻與德國堅持重建須由聯合國主導,才能得到國際社會認同。
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周一與安理會舉行閉門會議,討論伊拉克人道問題狀況和聯合國在戰後伊拉克角色。
貝理雅為彌合美國與歐洲的分裂,也為了應付執政工黨後座議員的壓力,亟欲說服喬治布殊讓聯合國扮演更大角色。但沃爾福威茨周日重申,聯合國角色應只限於人道救援工作。
美國政府內部對伊拉克戰後問題也有分歧,尤其在臨時政府組成方面。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較早前要求喬治布殊安排伊拉克流亡人士在伊南開始建立臨時政權,國務院卻反對,認為長期流亡人士在國內欠缺群眾基礎,也不熟悉國內形勢,只會引來各界不滿。
國家安全顧問賴斯其後表示臨時政府需要國內反對派人士,也需要流亡人士,顯示白宮已拍板採取中間落墨路線。
路透社/美聯社/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