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立法會一連兩日辯論財政預算案,但由於受到近日非典型肺炎事件肆虐本港的關係,內容大多針對如何「消炎」。今次肺炎事件對本港的創傷十分大,如事件進一步拖延,對內部需求的影響不可低估。
另外,訪港旅客因本港變相成為「疫埠」而大幅下降,由於疫症對旅遊業的影響有滯後效應,故就算疫症受控,訪港旅客人數亦不會立即恢復正常。雖然旅遊業只佔本地GDP6至8%,但在現時內部需求疲弱的環境下,旅遊業便是帶動經濟增長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動力。本港今年的經濟增長將很大機會因肺炎事件而下調,預料只有1.5%增長。
財政司司長在3月5日公布的預算案中訂下在06/07年達到收支平衡的目標,其中很重要的假設是未來數年的每年本地經濟增長平均達3%。不過,就算未計入肺炎事件,在現時通縮環境下,平均經濟增長達3%亦有一定的難度,如加入了肺炎事件對本港經濟的後遺症,則預算案很大機會大失預算。
其實,現時本港面對最迫切的問題就是如何控制肺炎擴散及如何作出善後工作,經過今次事件後,無論一般市民及工商業已受到嚴重打擊,財政預算案中的加稅及加費措施只會進一步拖低未來的經濟增長。在肺炎事件及原本已疲弱不堪的本地經濟情況下,刺激經濟較滅赤的迫切性大許多。
政府一直擔心財赤惡化會引來投機者狙擊港元,但98年港元被狙擊時,政府財政狀況十分健康,因此,通縮及經濟疲弱才是對港元滙價不利的主因。為了滅赤而大幅加稅及加費,明顯是進一步拖低經濟及本末倒置的行動,特區政府近年民望低落,如財政司司長能夠就今次肺炎事件果斷地暫延加稅行動,以及進一步提出刺激經濟的政策,相信可為政府挽回不少分數。
鄧聲興
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