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早上,見香港明愛發起黃絲帶運動,為抗SARS打氣,心中高興起來。在逆境中點起希望的曙光,是每一個基督徒的責任。為奮鬥凝聚力量,我們不是孤立;淘大花園的居民被隔離但不會被孤立;醫務人員有家歸不得,但他們有一個家在我們的心裏,我們和他們的家人在一起。
我不是基督教徒,但這個時候教徒與非教徒都可以在一起祈禱,祝願港人早日戰勝病毒。有沒有神明,我們團結的精神就是互相扶持的力量。感謝明愛提出了這個主意,願黃絲帶飄躍滿街頭。
除了心意,還可以有行動。令人擔心的,除了健康還有經濟。為了減低感染的危險,大家不約而同避免外出、避免到人多擠迫的場所、取消旅遊。但是情況穩定下來之後,或者我們應當逐漸恢復正常的活動,多趁一程的士,多吃一頓館子。司機已戴上口罩,車窗已絞下讓空氣流通;酒樓餐廳裏人員都加強了衞生措施,公筷已屬理所當然。如果一切已做足防衞,而市民又對個人衞生提高注意,那麼就不需要謝絕往來。
在加倍注重衞生條件之下盡量恢復消費習慣,不獨有助減低經濟打擊,而且有助消減我們的被困感覺。
積極面對逆境,加強個人和社會的自助互助力量,就像受到病毒侵襲的身體,奮力生產抗體以作戰,康復後的身體,以後就有了保護,而且可以把抗體貢獻出來,幫助其他病人。在不久的將來,香港人渡過了SARS的難關,今日生產的凝聚力與積極性,必然會令我們整體更加強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