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3月底為止,相比起全球人口數字,受非典型肺炎感染的人數只是一個極小的比例,尚未釀成巨災。但可以肯定的是,染病人數在未來數周會以幾何級數倍增。
類似非典型肺炎般的疫症並非經常出現,不過,我們仍不妨回顧過往發生疫症時的模式。不過,在回顧前,我們先看看過去2周官方發表的發現個案和死亡數字(見附表)。
當然,有關數字可能有不盡不實的地方,因為大部份亞洲國家或地區均不希望旅遊業受到打擊,以致沒有據實公布數字。如泰國至上月底聲稱只有5個個案,其中1人死亡,究竟可信程度有多少,大家不妨自我想一想。同樣地,大家至今對此病菌所知不多,亦未能確定所提供的療藥是否真箇能發揮預期效用。
過去1個世紀,發生因病毒蔓延,以致全球受感染的個案主要有三次。
第一次是在1918年於美國堪薩斯州發現的大流感(SpanishFlu)。在最初2日,共有522人染病,但在1周之內已迅速蔓延至美國各州各省,並在不足1個月時間跨越大西洋,令亞洲亦受到感染。最終全球人口有20%染病,死亡率為2.5%至5%,雖然病毒在18個月後完全消失,但已有約4000萬人因此病而死亡,比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喪生的人口多出10倍。
第2次疫症發生在1957年2月。該種病毒首先在遠東被發現,故被稱為亞洲流感(AsianFlu)。較幸運的是,病菌迅速被鑑定,能防止病菌蔓延的有效疫苗亦很快便被研究出來,故所釀成的災害並未及1918年般嚴重,但該役亦有6萬人因流感而死亡。
第3次疫症於1968年在香港爆發,數月後蔓延至美國,最終雖成功以抗生素有效地遏制病菌滋長,但仍有3萬名美國人因此病而失去生命。
我們暫時難以排除的是,現時困擾全球的非典型肺炎,其殺傷力會直迫1918年的大流感。若真箇如此,對本已受疲弱經濟氣候和伊拉克戰事所困擾的全球經濟和旅遊業,將會構成災難性的打擊。更加令人擔憂的是,一旦印證導致非典型肺炎肆虐的病菌是可經由空氣傳播,將會導致航空業即時陷入困境,因為一個不留神讓帶菌者登上航機,其禍害及蔓延速度將更甚於山林大火。同樣地,香港的商業活動亦會陷入絕境,因為香港的商廈差不多全採用中央冷氣系統,難以禁絕能透過空氣散播的細菌。
實際上,縱使在發展至某一階段時,有國家禁止由中國和香港啟航的飛機入境,我亦不會感到驚訝。想起以上可怖的景象,我只會覺得奇怪,為何港股過去數日跌得那麼少──其跌幅大致與外圍股市相若。
也許,香港政府已再度入市干預股票市場,暗中支持港股。若在以前,我會認為類似非典型肺炎的事件是趁低吸納的良機,但今次,究竟今次疫症影響有多深遠,誰也說不準,看來還是作壁上觀,好好照顧自己的健康,才是上策。
(本欄每逢隔周周一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