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財政預算辯論是一次非常獨特的經歷。以往的財政預算辯論,與施政報告辯論分庭抗禮,是立法年度中的兩大「盛事」,財政司司長坐足全場,議員們施展渾身解數,但今年的預算辯論卻一片寂寥,留在議事廳內的議員寥寥可數,戴着口罩的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出出入入,「不在現場」的時間恐怕比在場的時間還要多。
這是「問責制」成立之後的第一個財政預算案。此外,還有兩個第一次:第一次財政司司長在醜聞及不信任動議的陰影下辯論預算案;第一次預算案展開辯論之前已經完全過時。
非典型肺炎憂患籠罩全場,議員官員三三兩兩戴着口罩;發言不離肺炎:向前線醫療服務人員致敬、對肺炎帶來的嚴重經濟損失表示擔心;更有不少人說財政預算一早就不應只顧「滅赤」,不顧致力於經濟復甦,現在經濟更大幅受挫,真是更能消幾番這加稅加費的風雨?
「保皇」的也不能沒有意見,起碼原先「滅赤」的算盤所假設的經濟狀況預測既然面目全非,預算中的收入也必然無法達到目標。這個預算案也真的倒霉頂透了。
我奇怪的倒是財政司司長沒有在辯論前主動與議員開會檢討形勢,當然在情況未穩定之前,根本無從正確估計實際上影響會有多大,但總要有個商量才是,讓議員及公眾知道財政司司長的看法,讓司長聽聽議員的關注,彼此交流。楊永強交代政府打算如何控制肺炎蔓延,梁錦松也應交代政府打算如何經濟在突變之中自處,討論一定會熱烈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