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看到《蘋果》李八方「隔牆有耳」,筆者「很不同意」李兄的觀點,但其內文實頗有趣,現將部份與各位讀者分享,並齊齊「不認同」他。文中李兄講到:「董建華治港不足六年,已經將香港搞到人人自危,學生冇學返,生意冇得做,屋企唔敢返,出埠唔受歡迎,都算佢好嘢。」這還不特止,李兄更轉載最近網上流行一篇未來會考生必讀文章:「建華末年,老董以二十三條治國,香港推行高官不負責制,官員沉迷國寶,荒淫無道,肺炎肆虐,民不聊生,導至速亡,史稱《建華之亂》。」在電台節目中,筆者經常會讀一部份李兄的文章,但上述一段……!
上回講到上市公司派發股息的問題,現繼續討論餘下部份。不少大型退休基金及長線機構投資者,大都會給予一些有長期(如10年)穩定派息紀錄的公司較高評價,一些評級機構亦會給予這些藍籌公司相對較高之評級,好像早年美國的ValueLine等。故此,在歐美有長期穩定派息紀錄的公司,不會輕易調低其股息,以免打斷辛苦累積下來的持久穩定派股息紀錄。
筆者印象最深是美國巨型藍籌股IBM,大約在90年代初,IBM因業務不濟,最後終於宣布減少股息金額,這事一度成為當年美國多份主要財經報章之頭條,可見對大藍籌股來講,穩定的股息頗為重要。
有些上市公司雖然每年也會派發股息,但管理層卻不欲規限每年最少要派發多少股息,以免對公司構成壓力,同時亦不想被投資者預期一個固定的股息金額,於是將派息金額以每年盈利的百分比為基礎,例如以盈利的50%之類為股息,這便不會因每年股息的高低,令股價出現大幅波動,但此乃無Guts之策略,不受長線投資者歡迎。
上回談到由於九倉(004)調低全年股息金額達28%,因而遭到基金大戶拋售,引致股價單日內急挫13%。翻查紀錄,在過去5年(1997-2001),九倉每年之股息為每股0.78元,以近期(2002年7月至今)其股價之平均波幅為14.5-17.5元來看,某程度反映市場或投資者預期九倉之股息率大約介乎4.5-5.3厘,這次九倉突然調低股息,可謂令不少欲收取這預期股息的投資者大失所望。
股息率跟PE相似,可作為衡量股價高低的指標,此外,股息率亦是反映投資者願意持有該股之合理代價。以這次九倉每股股息調低至每股0.58元計算,假若要維持過往4.5-5.3厘的股息率,則其股價便要介乎10.6-12.4元了。
綜觀九倉的長期周線圖,已跌破了多個重要浪底,例如2002年9月低位14.3元及2001年10月低位13.75元等,現時較重要的支持位相信便為2000年3月低位11.9元及2001年9月低位11.6元了。從技術走勢來推測,九倉大約在11.5元水平附近將有強力支持,有趣的是,這技術支持位與從股息率而來的水平相近,故欲吸納的朋友可以稍等。
譚紹興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