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伊戰爭反反覆覆,非典型肺炎來勢洶洶,債市對此有何反應?乘着上周對機管局零售債券的介紹,不妨在此作進一步說明。
港人都深明本地利率走勢的基本原理──在港元跟美元掛鈎的聯繫滙率制度下,港息走勢自然要與美息同步發展。分析美息的走勢時,近日焦點都落在美伊之戰。市場原本憧憬戰事可速戰速決,經濟可望很快復甦,以致息率曾一度回穩向上。可是,擁有現代軍事設備的美國,並未能如預期般輕鬆地除去侯賽因,或搜出對方擁有生化武器的證據,反而誤中伊拉克平民及自己人的情況經常出現。美英聯軍遲遲未能取得勝果,令市場不明朗因素迭現,加深市場對經濟的擔憂,息率反掉頭向下。以3年期美國國庫券﹙TreasuryBills簡稱T-bills﹚為例,由2.2%水平跌至1.9%。港息在這環境下,3年期的外滙基金票據﹙ExchangeFundBills&Notes簡稱「EFN」﹚也隨美息起伏,息率由2.3%高位跌至2.1%水平。然而,機管局的零售債券回報率於二手市場並沒有明顯改變,以中間參考價來看,3年期的息率維持在2.3%左右。
踏入三月的最後數天,香港本身情況起了急劇變化。非典型肺炎肆虐及漸見失控,造成恐慌情緒,嚴重地影響了正常的經濟活動。來港旅遊的人數驟然減少;航空公司因旅客數量下跌,不得不削減航班;因害怕染病的市民也改變了外出用膳、逛街、娛樂等習慣;樓盤參觀人數減少,成交量萎縮,抑制樓市氣氛……與中東戰爭相比,此次非典型肺炎對香港經濟的影響更加直接,疫症的蔓延,對於本來就疲弱不堪的香港經濟來說,可謂雪上加霜。
財赤的增加、評級機構的關注、投資銀行對本地經濟的預測修訂,一連串不利消息衝擊下,債券發行人的「信貸」實力即時受到壓力,償還能力的風險相應調升。相對地,投資者對債券回報要求也因此調高,即所謂「高風險、高回報」。這個息率便是本欄多次介紹的「信貸差價」,再把基本的EFN息率加上後,債券的總回報率便向上提高。
原本外圍戰事已推低的息率,被這「信貸差價」息率的增加所抵銷掉,機管局債券的二手市場回報率沒有太大變化,大可以此作解釋。
總括近期市況,香港或企業若沒有特別事故,企業債券息率的「信貸差價」不會變,其總回報率完全依據EFN和美息的發展,如附表一。
一、正常情況-由美息帶動
當T-bills↓→EFN↓,則EFN↓+「信貸差價」息率(不變)
=企業債券回報率↓
但香港或企業本身情況有改變時,「信貸差價」息率亦影響債券的總回報率,見附表二。事實上,肺炎事件也同時推高了EFN本身的息率,加速了債券總回報率上升,使價格偏軟,債券相對便宜。
二、肺炎事故-由企業信貸實力帶動
當肺炎事故發生→「信貸差價」息率↑,則EFN+「信貸差價」息率↑
=企業債券回報率↑
陳鳳翔 中國工商銀行(亞洲)財資部主管
香港財資市場公會 常務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