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透過本欄分析ELI的投資方法已一段時間,希望能為讀者提供一些在股票買賣以外的投資選擇。能有效地分散風險,可以增加整體投資回報,這個道理人人皆知,要付諸實行,投資人士大可考慮在投資組合內加入一些不同風險的產品。在眾多股票掛鈎產品中,除投資風險與持有正股相若的ELI外,主要作短線買賣的認股證也有一定的捧場客。事實上,市場對認股證的接受程度,一直較其他股票衍生工具為高,特別是一些抱着「刀仔鋸大樹」心態或精於捕捉正股走勢的投資者,高槓桿的認股證便為他們提供簡便的投資途徑。
不少穩健的投資者往往談「輪」色變,認定認股證是碰不得的高風險產品。筆者同意當中部份說法,因整體來說,認股證的風險高於其他投資產品,但不同條款的認股證,涉及風險的高低各異。要注意的是,構成風險的真正因素取決於投資注碼的多少,及投資者能否對股證投資作有效的風險管理,只要能成功掌握這兩個要訣,加上對揀選正股有獨到眼光,投資認股證的勝算將可大大提高。
然而,在目前市況未明的情況下,要成功找尋表現突出的股份及相關股證,相信需要花上不少時間和工夫。不少投資者退而求其次,選擇一些與恒生指數掛鈎的衍生產品,如指數期貨、期權及恒指認股證等。
事實上,這類衍生工具早已在本地市場流行,讓投資者作方向性投資、對沖或套戥之用,它們的風險回報各有不同,適合風險承受程度不同的投資者。在眾多衍生產品中,指數認股證近年尤其受到散戶的擁戴。究其原因,指數認股證在以下幾方面較其他指數掛鈎產品優勝,包括:
買賣方便:跟投資股票一樣,投資者可沿用於證券行或銀行開設的股票戶口買賣認股證,不需另行開立其他特別戶口,方便簡單。
買賣容易:按照市場規定,發行商需要在交易時段內為其發行的認股證提供報價,讓投資者可以自由買賣,捕捉市場波幅。目前指數認股證的流通量普遍不俗,買賣差價經常可以維持在很窄水平,加上對指數的敏感度頗高,即使投資者選擇以此作短線買賣,也不用為流通量擔心。
入場費低:目前市場買賣指數認股證可免除交易印花稅,再加上部份發行商提供佣金代付計劃,投資者有機會在「交易費用」極低的情況下投資。
以小控大:透過窩輪的槓桿效應,即使指數只是窄幅上落,投資者也可藉認股證投資取得可觀回報。
在目前市況下,恒指輪明顯較一般股份認股證受市場歡迎,成為短線炒賣的熱門選擇,其成交在過去兩個月平均佔據股證每日總成交40-50%,上周五更增至近63%。筆者認為,原因主要有3:
首先,買入指數掛鈎產品,其實相等於買入多間大型藍籌公司的股份,優點是投資者不用費神研究個別股份的股價表現;
其次,目前所有上市掛牌的股份皆受到最低買賣差價(spreadrule)的限制,這差價大小將視乎正股價格高低,如滙控(005)、和黃(013)的目前最低買賣差價分別為0.25元及0.10元,恒指則不受此限。
最後,恒指普遍較一般股份波動,因此與恒指掛鈎的認股證波幅較大,被視為短線買賣的簡單途徑。
雷裕武 麥格理證券衍生工具部聯席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