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戰前,美國傳媒及退休將領都質疑,美國總統喬治布殊攻伊不會有甚麼好戰略,他不免有牢騷,但愈被人罵,他愈下定決心攻伊,到下令打響第一炮後,他不再沉重!
路透社引述喬治布殊的友人說:「身邊愈多人質疑他,他就愈堅持」。白宮發言人弗萊舍也說,喬治布殊最艱難的時刻是下令開戰:「作出決定後,他舒了一口氣,堅定從容面對。」
開戰後,這個「戰時總統」每天不停跟國家安全官員在戰況室開會,聆聽戰事的最新發展。雖然他將日常作戰決定都交給軍官去做,但有時他亦會如老將般,跟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在作戰地圖前指指點點,檢視攻勢。畢竟在美國,總統才是三軍總司令。
有時,喬治布殊會在夜闌人靜時扭開電視,追看隨軍記者的即時戰爭報道,並給戰爭畫面懾住。白宮一名高官說:「前所未有的進展很吸引人,他跟所有美國人一樣追看。」
儘管美軍一度遭遇重挫──遇到沙塵暴、遇到伊軍頑強反抗、遇到補給線首尾不接的危機等等,但他的攻伊格言是:「無論花多少時間(都要打贏)。」周四,當美軍殺到伊拉克首都巴格達門前,他在北卡羅來納州向二萬軍人講話,說沒有東西可以阻止美軍推翻侯賽因的任務,「殘暴政權滅亡指日可待」,「我們現已進入最後二百碼」。
雖然說堅持戰爭,但知子莫若父,喬治布殊戰爭的心情怎樣,他的老爹、美國第四十一任總統老布殊最清楚。他說:「林肯常常說,他下令要年輕士兵上戰場的決定,總教他雙腿沉重得要跪下來。我明白他的感受,第四十三任總統也知道。」老布殊就是九一年波斯灣戰爭的戰時總統。
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