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網辦公阻疫症蔓延

  上網辦公阻疫症蔓延

病毒擴散逐漸失控也好,輿論壓力與日俱增也好──不論出自甚麼原因,特區政府終要在三月底,陸續推出各項措施來阻止非典型肺炎在社區蔓延,並於三月三十一日,宣布淘大花園E座為隔離處所。
港府在是次瘟疫中,處處顯得麻痹大意、反應遲鈍,又生怕碰着老虎屁股,對市民北上消費的風險隻字不提。因此,當局突然一改常態,以相對快捷的速度宣布封樓令,可見病毒在社區傳播的風險,已高至令最懵懂的人也猛然醒覺的地步。

由政府帶頭發起
不過,發病個案此起彼落,加上早前淘大E座的「逃亡潮」,實難令人相信病毒的傳播範圍只局限於E座。換言之,現措施是否能杜絕病毒擴散,實令人懷疑,我們所面對的問題,不但是外逃的E座住客或處於潛伏期的病人有多少,而是要考慮有多少帶有病毒的人仍每天乘坐密不透風的公共交通工具,回到密不透風的中央冷氣辦公室,以及其間他們接觸過多少人的問題。
要香港通過宵禁來阻止病毒散播,技術問題太多,可謂不設實際。然而,由於公務員和資助機構員工的數目以十萬計,只要當局首肯,讓政府機關只維持正常的前線服務,而讓負責文書、繙譯、數據處理、統計等支援服務的人員暫時通過互聯網和電郵「上班」,公共交通工具乘客及辦公室人員數目定能大大減少,直接減低非典型肺炎的傳染機會。此外,這一安排也能對生意大受肺炎影響,處於開關兩難局面的機構產生一定楷模作用,進一步減低街上人流。再者,政府刻下正積極物色縮減開支之道,而經互聯網辦公又能減少多方面開支,所差只是實踐經驗及若干員工的阻力而已。
這次疫症,正好為互聯網辦公提供實踐良機!反過來,互聯網辦公在對付疫症蔓延方面,又能起着積極作用。既能一舉數得,政府又何樂而不為?

盧穎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