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市民必定明白「負負得正」的道理,正好用來說明董伯一而再做出的失誤決定。不知是否因為不滿早前《南早》建議他「升上神枱」,所以要展示他那行政權力,在三月份短短一個月內,連續下達兩個「毋須」的決定:其一是以行政長官的權威漠視了大多數民意主張公正調查的訴求,不惜一切對「偷步買車」的阿松作出「毋須辭職」的護短決定。其二是以「家長式」的權威漠視了全港大多數家長的心理恐慌和安全訴求,低估非典型肺炎的擴散力堅持「毋須停課」。
「毋須辭職」固然是毋須的,因為順水推舟批准「疏忽松」辭職既免重遊「路公公」之路,又可順應民意,何樂而不為?後者「毋須停課」亦是毋須的,因為對家長做個順水人情,藉此紓解家長的心理訴求,順勢「搶分」,何樂而不為?數天後結果還不是要「今天的我打倒昨天的我」,由原先高調的「毋須停課」轉軚到順應民意的「停課九天」。
千萬別低估市民的智慧和群眾的力量,君不見,你有你「毋須停課」,五十四間學校我有我自行停課;教育署施壓指自行停課的學校要自負後果,數十間中小學繼續加入自行停課的行列;聲稱「停課後學生流連街頭和卡拉OK更危險」;家長答應把子女留在家中,教師亦表示願意縮短復活節假期和暑假,這就是「民間的先覺」。那個至今仍不肯承認「慢三拍」的後知後覺政府根本就遠遠落後形勢,最後在群情洶湧,眾怒難犯下,惟有砌詞轉軚自找下台階!明顯展示「長官決定」難敵「民間智慧」!
「毋須停課」總算在後知後覺之下返回正常的管治軌道,但「毋須辭職」仍在「故意」無知無覺下偏離正常的管治軌道,不但與問責制背道而馳,亦逆反民意。董伯和阿松在最近的民望調查中已分別造出最新低的紀錄,並已有人向廉政公署投訴阿松偷步買車事涉「以權謀私」,事件大可交由廉署秉公辦理,董伯實毋須「攬松」上身,徒招「三輸」局面。
當所謂「高尚情操」被誤解誤用之後生產出「毋須辭職」這個不顧民憤的劣拙貨品;低估疫症擴散力,後知後覺因而生產出「毋須停課」這個不顧市民恐慌心理的「次貨」產品。試問市民又怎會接收「劣貨」和「次貨」呢?
眼睛雪亮的市民或會問:如果一個時常將「愛國急民」掛在口邊的地方領導人,執政五年半以來卻乏善足陳,只會鬧笑話,只會自吹自擂,只會「決而不行」,他又如何對得起國家?更如何對得起納稅的市民?又如果連自知之明都欠奉的他,又如何能治理好香港呢?已到應全面反思你自己管治能力的時候了!董伯,市民都在看你,從「毋須辭職」這個當急課題從頭做起吧!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哲學博士 樊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