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戰台:從機場爭奪戰看聯軍優勢 - 杜瑋

觀戰台:從機場爭奪戰看聯軍優勢 - 杜瑋

為文之時,美軍宣稱已攻佔巴格達市郊薩達姆國際機場,伊拉克軍則試圖反攻。有意見認為,美軍奪取機場的目的,是建立空運橋頭堡,令美軍可以把攻城戰所需的補給品,直接運到巴格達市郊。

佔據機場已先贏心理戰
筆者認為,現階段攻佔這個以伊拉克總統命名的機場,只是具有心理上的效果,在未來一段期間內都沒有重大戰略意義。因為,除非機場周邊二十以至二十五公里範圍內都被聯軍牢牢控制,否則伊軍的火箭炮和榴彈炮可以輕易擊中機場,對升降和裝卸貨物的運輸機構成重大威脅;又除非陸路運輸線封閉,否則聯軍不會採用這種低效率又危險的空運方式。
設立前沿機場是大軍作戰常見做法,但薩達姆國際機場範圍在大炮的射程內,有大量可以匿藏大炮和防空導彈的地方,一不留神便會有運輸機被擊中,釀成重大傷亡。當然,攻佔機場也不是沒有戰術上的好處,至少受損的聯軍戰機多了一個可作緊急着陸的地方。
如果侯賽因為了面子問題而下令奪回機場,則正中聯軍下懷。一支裝備較落後而缺乏空中支援的軍隊,如果要進攻已佔防守地利的敵軍,代價將會非常慘重。

開戰至圍城 首階段結束
不過,地面戰線既已移到巴格達市郊,巴格達政府很難令聽見隆隆炮聲的軍民相信聯軍攻勢受挫。民心和士氣是打巷戰的重要決勝因素,如果軍民對政府發放的消息失去信心,抗戰到底的意志就會被削弱,所以侯賽因也可能因此而不惜冒險反攻,將美軍驅出外圍。
從開戰至兵臨巴格達,可視為這場戰爭的第一階段。要作出一個階段性總結的話,不妨先檢討一下目前可見到的情況:
‧聯軍完全掌握制空權;
‧油田和水壩等設施基本完整,環境災難不會出現;
‧伊拉克沒有展現出能夠把以色列拖進戰爭的能力,近幾日也沒有發射導彈。這次戰爭演變成中東大戰的機會微乎其微;
‧聯軍速戰速決的如意算盤打不響。伊拉克南部平民不見得歡迎宣稱要解放他們的聯軍;
‧伊軍並沒有大批投降,但這對巴格達政府並非好消息,因為更明顯的現象是伊軍士兵大批失蹤,只有共和國衞隊和小股游擊隊在戰鬥;
‧斷定聯軍陷入越戰式和阿富汗式的泥淖之說言之尚早。美軍能加快逼近,顯示補給線基本暢通;南部各領域的戰事趨於沉寂,死於「人民戰爭」式突襲的聯軍士兵甚至少於死在友軍炮火下的士兵。整體傷亡至今只及上次波斯灣戰爭的一半。

軍事天秤速向聯軍傾斜
可以這樣說,到目前為止,雙方所期望的最好情況都沒有出現,兩邊參謀部裏都肯定有不少沮喪的人。但每過一天,聯軍的援兵便愈來愈多,伊拉克軍的彈藥裝備愈打愈少,這個本已不平衡的軍事天秤正加快向聯軍方傾斜,直至有戲劇性發展或者巴格達攻防戰正式開打為止。